0
四十八史 > 历史人物 > 小说神话 > 孙悟空简介

孙悟空

孙悟空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 “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

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嫉恶如仇,在民间文化中代表了机智、勇敢。自唐代出现西游传说,一直延续至明清,明代出现这些传说的集大成本《西游记》。

中文名:孙悟空
别 名:孙行者、心猿、金公、斗战胜佛
外文名:The Monkey King
国 籍:傲来国
民 族:华夏族
出生地: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
职 业:美猴王、齐天大圣、太乙金仙、斗战胜佛
信 仰:道教、佛教、儒家
主要技能:七十二变、大品天仙决、筋斗云等
师 父:须菩提祖师唐僧
师兄弟:猪八戒沙悟净、玉龙等
弟 子:玉华城大王子、孙履真、许盛
义兄弟:七大圣、镇元子、二郎神等
义姐妹:黎山老母、巫枝祇圣母
兵 器:如意金箍棒
妻 子:金鼎国公主(元杂剧西游记
女 儿:月孛星(南游记)
主要成就: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尊为美猴王;拜菩提祖师学艺,修成太乙金仙;大闹天宫,玉帝封为齐天大圣;保唐僧取回真经,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人物设定

姓名由来

出自吴承恩所著四大名著《西游记》:孙悟空本是花果山上一块仙石所生,天地生成,无父母,无名无姓,拜菩提祖师处,得名孙悟空

姓孙:祖师从猴王身上取个姓氏‘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他姓‘狲’。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姓‘孙’。

名悟空:祖师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猴王乃第十辈之小徒矣。那十二个字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猴王,正当‘悟’字。祖师便为猴王起就个法名,叫做‘孙悟空’。

孙悟空,又呼“行者”,出身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金水为真空之性,悟得此空,还须行得此空,而金水攒矣。

封号

1、书文记载

明代吴承恩《西游记》载:道教称号“混元一气上方太乙金仙美猴王齐天大圣”、佛号“斗战胜佛”。

明代朱鼎臣和杨致和《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西游记传》载:孙悟空忠心救师,升为“斗胜佛”。

明代《后西游记》载:老大圣姓孙名悟空,取经时有个通俗之号叫做行者,又自称齐天大圣,成佛后为“斗战胜佛”。

2、其他记载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载:“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猴行者被唐太宗授予“铜筋铁骨大圣。”

《朴通事谚解》明确记载和元代平话《西游记》载:被授予的佛号是“大力王菩萨”。

兵器

金箍棒:全称“如意金箍棒”,别名:“定海神珍铁”、“灵阳棒”、“九转镔铁”、“天河镇底神珍”。

据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载:“此宝有二丈多长,斗来粗细。”“上有一行字,乃‘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为水属、金属武器,其可变化,为大禹治水时所用测量海水深浅的定子。

金箍棒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是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在各种金箍棒形象中,最常见的是一根两头各有一段黄色,中间为红色的棍子。

法力

大品天仙决:修炼根本,养成金丹的妙诀。凝练精气,摒除邪欲。孙悟空经三年修炼后,通法性,得根源,注神体,修成天仙。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跳出轮回,万劫不老长生。但这口诀是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难挡三灾,需要再学七十二变躲避。

筋斗云: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攒紧了拳,将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翻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

七十二变:能够变化出七十二种物体。

法天象地:长的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

身外身:人得仙体,出神变化,无方不知。孙悟空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以一化十,以十化百,百千万亿之变化,皆身外身之法也。另外,不使用毫毛也能分身。

元神出窍:元神离开身体去其他地方。

火眼金睛: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炉里被烟熏出来的老病眼。

金刚之躯:孙悟空偷吃无数蟠桃和各种仙丹练就而成。刀砍斧砍、雷劈火烧、毒侵酒泡,都是毫发无损。

三根救命毫毛:乃观音所赠,能协助孙悟空渡过难关。

三头六臂:哪吒大战时采用。

担山赶月:与银角大王斗法时用。

换斗移星

翻江倒海

呼风唤雨:在比丘国曾用一杯酒施雨。

悬丝诊脉:在朱紫国曾用此法为国王诊治。

外貌

1、诗词描写: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

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

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

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

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

磕额金睛幌亮,圆头毛脸无腮。咨牙尖嘴性情乖,貌比雷公古怪。

2、原著描写:

长相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面容赢瘦,尖嘴缩腮,身躯像个食松果的猢狲,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

从虎腹上割个四四方方一块虎皮,收起一幅,把一幅围在腰间,揪了一条葛藤,紧紧束定,遮了下体。白布短小直裰披在身上,将虎皮脱下,联接一处,打一个马面样的折子,围在腰间,勒了藤条,这等样才像个行者。

黄发金箍,金睛火眼;身穿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拿一条儿金箍铁棒,足踏一双麂皮靴;毛脸雷公嘴,朔腮别土星,查耳额颅阔,獠牙向外生。

人物经历

猴王出世

孙悟空出生于娑婆世界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自开辟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但仙石并非毫无来历,处于十洲三岛的祖脉上,其高围按二十四气,其上窍孔对应九宫八卦(九窍八孔)。一天仙石迸裂,产一石卵, 经风一吹,化作一石猴,石猴出世后,眼里冒出两道神光,射冲斗府,惊动的天上的玉皇大帝。之后因为成功闯入水帘洞,被花果山诸猴拜为“美猴王”。

拜师学艺

美猴王在花果山享乐天真,过了三四百年后,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赴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为师,得到姓名孙悟空,并学到了长生之道、地煞变化术(即七十二般变化)的变化和筋斗云等,其用时二十年。后因卖弄本事,被菩提祖师逐出师门。

龙宫寻宝

孙悟空自学艺回山后打败混世魔王,得一口大刀,又从傲来国内以法力得大量兵器分发诸猴,但是没有一样兵器顺手。为了寻一件称手的兵器,大闹东海龙宫,终寻得如意金箍棒,又由其他三海龙王赠予凤翅紫金冠、锁子黄金甲、藕丝步云履作为披挂。龙王怀恨在心,上报天庭,要求缉拿孙悟空。孙悟空在此时正兴旺发达、广交朋友,结拜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结拜为七兄弟。

大闹天宫

孙悟空在第342岁时,因阳寿已尽而大闹地府,销毁关于他和世上的猴子猴孙的生死簿,返回人间。阎王上报天庭,玉皇大帝欲捉拿悟空,太白金星建议招安。孙悟空被召上天宫,被骗封为弼马温,15日后知道原来这官是在养马,大怒,打出南天门。回花果山时,两个独角鬼王前来投奔,建议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

玉皇大帝知道孙悟空反下天宫,命托塔天王李靖派兵镇压,孙悟空打败巨灵神、哪吒太子,在太白金星的建议下,天庭封孙悟空为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并掌管蟠桃园。不料孙悟空骜不驯,反而偷吃蟠桃、偷喝仙酒、偷吃仙丹并扰乱蟠桃盛宴,玉帝震怒,命李靖率十万天兵天将带十八架天罗地网,去擒此妖猴,孙悟空打败九曜恶星,五个天王、哪吒三太子,使分身术战胜十万天兵,因为此战,孙悟空名扬天下。

前来赴蟠桃宴的观音菩萨先让弟子惠岸行者助战,惠岸不敌孙悟空,与李靖返回天庭求助。观音菩萨见孙悟空见孙悟空神通广大,推荐玉帝外甥显圣二郎真君去拿孙悟空。二郎神率部来到花果山,与孙悟空大战三百回合不分高下,随后二人均变化法相,大显神通。梅山六兄弟趁花果山后方空虚,放火烧山,孙悟空无心恋战,变化逃走,与二郎神大赌变化,经过一天苦战,观音欲用净瓶助二郎神擒拿孙悟空,被太上老君阻止,换金刚琢丢下,另外腿被二郎神的哮天犬咬了一口,于是被擒拿。

孙悟空被擒,到斩妖台问斩,因先前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变成金刚之躯,所以多种刑罚均无效,最后被太上老君带到兜率宫冶炼七七四十九天,然而适得其反让悟空练成一双火眼金睛。于是孙悟空蹬倒火炉,大闹天宫,使用金箍棒东打西敌,一时间无一神可挡。直至打到通明殿,与王灵官战到一处,佑圣真君派遣三十六员雷将围困孙悟空,正在争斗时,如来佛祖出现,孙悟空斗法失败,被压在五行山下。

西天取经

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拜其为师,唐僧为其取号行者,故又称孙行者,踏上西天取经之路。

因孙悟空打死劫经的六名强盗(一说为孙悟空的六意),唐僧数落,孙悟空一怒离去,观音化作老母,传给唐僧一顶嵌金花帽,一道紧箍咒,哄骗悟空戴上金花帽,金箍嵌入肉中。唐僧念动咒语,孙悟空就头疼难忍,以此为唐僧钳束孙悟空的手段。

师徒二人西行,在鹰愁涧收伏白龙,小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在观音院,因孙悟空卖弄锦斓袈裟,引起金池长老贪心,要火烧唐僧师徒,反被孙悟空弄法烧了禅院。混乱中,袈裟被黑熊精窃走,孙悟空去南海请来观音,自己变化仙丹。诱黑熊精吞下,降伏此怪。

二人继续西行,来到高老庄,高太公女儿高翠兰被一长嘴大耳妖怪强占。孙悟空追赶妖怪来到云栈洞,得知妖怪为天蓬元帅,因调戏因调戏霓裳仙子(属于嫦娥中的一员,《西游记》中“嫦娥”是对月府所有仙女的称呼。并非民间传说里的后羿之妻姮娥)被贬下界,误投猪胎。经观音收伏,赐名猪悟能,在此等候取经人,遂引起拜见唐僧,赐号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后来唐僧在浮屠山得乌巢禅师传授《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黄风岭遇到黄风怪刮三昧神风迷人,孙悟空请须弥山灵吉菩萨降伏此怪。在流沙河中,他们又收伏了观音赐名沙悟净并令其在等候东土取经人的水怪,赐号沙和尚,做了唐僧第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取经。

观音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贤、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为婚。唐僧等三人不为所动,只猪八戒迷恋女色,被菩萨吊在树上。在万寿山五庄观,孙悟空等偷吃人参果,推倒仙树,被镇元子拿获。孙悟空请来观音,用甘露救活仙树,最后与镇元子结拜为兄弟。

斩妖除魔

在白虎岭,白骨精三次变化,欲取唐憎,都被孙悟空识破,将白骨精打死。猪八戒趁机进谗言,唐僧不辨真伪,逐走孙悟空。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后,施法杀死捕猎的千余人马,到四海龙王处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前栽榆柳,后种松楠,桃李枣梅,重振花果山。

在黑松林,唐僧被被黄袍怪拿住。幸得宝象国公主百花羞相救,百花羞放了唐僧,并央他到宝象国给父王送信,前来搭救。猪八戒、沙僧斗不过黄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变作老虎。猪八戒欲回高老庄,经白龙马苦劝。到花果山请回孙悟空,降伏妖魔,师徒四人继续西行。

平顶山莲花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欲拿唐僧,并有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七星剑、芭蕉扇、幌金绳五件宝器,神通广大。孙悟空与之斗智斗勇,屡经磨难,才降伏二怪。

乌鸡国国王因不敬文殊菩萨被狮猁怪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化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讨来金丹,救活国王,联合乌鸡国太子揭露假国王的真面目,狮猁怪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所化。

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据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因火眼金睛怕烟,抵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菩萨降妖。菩萨降伏红孩儿,让他做了善财童子。黑水河鼍龙变作艄公。诱唐僧、八戒上船,沉入水府。孙悟空请来西海龙王太子摩昂擒龙回西海。车迟国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三位大仙乞雨救旱有功,做了国师,国王敬道灭僧。悟空等与三法师斗法,一一挫败他们,使之现了原形。

观音座前莲花池内鲤鱼修炼成精,自称灵感大王,在通天河岁食童男童女。孙悟空和猪八戒变作童子,打退灵感大王。灵感大王作法,使通天河封冻,诱唐僧上冰上行走,摄入水府,菩萨赶来,把灵感大王收回南海。太上老君坐骑青牛趁看守童打瞌睡,偷了老君的金刚镯下界作怪,在金兜洞把唐僧捉去。悟金箍棒被收,请来火德真君、李靖、天兵天将、邓辛天君、黄河水伯、十八罗汉等,都被青牛精用金刚镯把兵器收去,后来找到太上老君处,方把青牛收伏。

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唐僧、猪八戒喝子母河水受孕,孙悟空击败如意真仙,取来落胎泉水,解了二人胎气。女儿国国王正欲招唐僧做夫婿,孙悟空等智赚关文,坚意西行,唐僧却被琵琶洞蝎子精摄去。孙悟空请来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双冠子大公鸡,使蝎子精现了原形,死在坡前。

六耳猕猴趁机变做孙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观音、唐僧、天庭众神、地藏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祖处,才被如来说出本相,六耳猕猴被孙悟空打死。

师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戮力,赴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铁扇公主恼恨孙悟空把她的孩子红孩儿送往灵山做童子,不肯借,孙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几次斗智斗勇,借各路神佛的神力,降服二怪,扇灭了大火。师徒四人得以继续西去。

在祭赛国,师徒扫塔辨奇冤枉,在二郎神和梅山七圣的相助下,孙悟空等荡平碧波潭,打死万圣龙王、万圣公主,击伤九头虫。

在小雷音寺,弥勒佛坐下敲磬的童子趁弥勒佛不在家时,偷了金钹、人种袋两件宝贝,下界成精,号称黄眉大王。黄眉大王假设雷音寺诱使唐僧师徒上当,并把孙悟空扣在金钹里。又施展人种袋,将孙悟空请来的救兵二十八星宿、五大龙神、龟蛇二将、小张太子、四大神将收入袋子。紧急关头,弥勒佛笑呵呵踏云而来,教悟空诱使妖怪出洞,弥勒佛变成种瓜叟,让黄眉大王把悟空变成的西瓜吃进肚子,一时痛苦不已,百般求饶,终治服了黄眉大王,弥勒佛也趁机收回了人种袋子等宝物。在盘丝洞和黄花观,孙悟空大战蜘蛛精和蜈蚣精,在毗蓝婆菩萨的相助,降服妖魔。

青毛狮子怪、黄牙老象、金翅大鹏雕霸占狮驼岭和狮驼国,势力庞大,孙悟空几经斗智斗勇,降服青毛狮子怪和黄牙老象,但不敌三魔联手,后听说唐僧被吃,无计可施之下到西天求如来解除紧箍咒,于是如来告知实情,带来诸佛、菩萨亲临狮驼国收服三魔。

比丘国国王被寿星坐骑白鹿变化的国丈迷惑,欲从一千一百一十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孙悟空解救婴儿,败退妖邪。寿星赶来把白鹿收回。

陷空山无底洞的金鼻白毛老鼠精变化女子掳唐僧强逼成亲。孙悟空访几探无底洞,访知金鼻白鼠精是李靖的义女,上天庭告状,李靖、哪吒把白鼠精押回天曹发落。

法国国王发愿杀一万僧人,孙悟空施法术,把国王后妃及文武大臣头发尽行剃去,使国王回心向善,改灭法国为钦僧国。隐雾山南山大王欲食唐僧肉,被悟空用瞌睡虫睡倒,八戒一耙结果了妖怪性命。

师徒四人到天竺国,郡侯张榜求雨。悟空访知原委,劝郡侯向善,天降甘霖。师徒来到玉华州,因教授王子学艺,被黄狮精盗走兵器。孙悟空等三人夺回兵器,黄狮精投奔祖翁九灵元圣,即太乙救苦天尊坐下九头狮子所化。孙悟空至青华长乐界东极妙岩宫请来太乙救苦天尊,收伏了九灵元圣。

来到金平府,唐僧元宵夜观灯,被玄英洞辟寒、辟暑、辟尘三个犀牛摄去。孙悟空请来四木禽星擒拿三怪,斩首示众。

在天竺本国,唐僧被月宫玉兔变化的假公主抛彩球打中,欲招为驸马。孙悟空识破真相,会合太阴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的真公主。

在铜台府地灵县寇员外家化斋后,寇家遭劫,寇员外丧生。唐僧师徒被当做强盗捉起入狱,孙悟空入地府招回寇员外灵魂,案情大白。

得成正果

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难、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上古燃灯佛派白雄尊者提醒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这才求得真经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东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

唐三藏把佛经送回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孙悟空因功劳极大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也均受封,五圣成真,共享极乐。

出处考证

综合典型

《太平广记》卷四六七引《戎幕闲谈》中有详细的无支祁的传说。元代戏曲作家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中,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且有“无支祁是他姊妹”语。可见孙悟空的人物塑造,已经借鉴了无支祁的形象。无支祁是中国神话中的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无支祁的故事,广泛流传八百年以后,吴承恩才加工整理《西游记》,象《太平广记》这样的大书,喜采民间传说的吴承恩,不可能不读,正象鲁迅先生说的,“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宋元以来,禹伏无支祁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吴承恩的《西游记》问世以后,无支祁的形象,逐渐为孙悟空替代。 如果说,元杂剧中的孙悟空形象是受无支祁影响,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则是无支祁的化身。无支祁被大禹锁在龟山足下,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无支祁形若猿猴,孙悟空本来就是猴像,其“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之状亦无异。

新野猴戏

新野出土的大量汉画砖,除了杂技、游戏之外,猴子、狗和人在一起狩猎、嬉戏的精彩画面屡见不鲜。到了南北朝时期,猴戏已在新野盛行。明清时期,新野民间玩猴就已经较为流行。

据称吴承恩在任期间,深居简从,处处留心,耳濡目染了新野县的民俗风情,尤其对新野的传统民间艺术猴戏更是入耳入脑,了如指掌。不仅如此,《西游记》中大量地运用了新野的方言,如新野人称“饺子”为“扁食”,称动物“不安静”为“骨冗”等,此类方言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足见吴承恩对新野的民间习俗了解之深。也许,因为有了他对新野猴戏细致入微的观察,有了新野猴戏中活龙活现的猴子情态,才有了神话力作《西游记》中招人喜爱的猴王形象。

西域胡僧

“猢狲”为“胡僧”的讹称。当时,西域普遍信仰佛教,唐僧在西域碰到几个胡僧是不稀奇的。中国百姓向来有把一些名字喊转的习惯,把“胡僧”喊成“猢狲”,也是可以理解的。在中原人眼里,胡人体毛发达,基本上属于进化不完全类型,把他们看成猴子,即为“猢狲”。而且,胡人性格直爽,跟“悟空”也很象。综上所述,孙悟空原型为胡僧。研究学术,有时候不能钻书本,西游记作为市民话本小说,本身就是个通俗的东西。

无支祁说

无支祁是中国神话中的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

《太平广记》卷四六七引《戎幕闲谈》中有详细的无支祁的传说。无支祁的故事,至少流传了五百多年以后,才出现了唐僧取经的故事,其中最早写唐僧取经故事的,是明初蒙古族戏曲作家杨讷作杂剧,今知有十八种,现存《刘行首》和《西游记》两种。杨讷的杂剧《西游记》,写民间传说唐僧取经的故事。元代戏曲作家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中,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且有“无支祁是他姊妹”语。可见孙悟空的人物塑造,已经借鉴了无支祁的形象。无支祁的故事,广泛流传八百年以后,吴承恩才加工整理《西游记》,象《太平广记》这样的大书,喜采民间传说的吴承恩,不可能不读,正象鲁迅先生说的,“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宋元以来,禹伏无支祁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吴承恩的《西游记》问世以后,无支祁的形象,逐渐为孙悟空替代。

如果说,元杂剧中的孙悟空形象是受无支祁影响,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则是无支祁的化身。无支祁被大禹锁在龟山足下,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无支祁形若猿猴,孙悟空本来就是猴像,其“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之状亦无异。

2014年8月9日,由随州市文体新局、随州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共同主办、中国西游神话世界景区承办的“2014西游记起源文化研讨会”在湖北省随州市西游记公园内举行,,在会议论坛上,众多学者经过交流、讨论、论证,一致认为西游神话故事的起源地为湖北随州桐柏山一带,《西游记》主要人物孙悟空原型为桐柏山传说中的天生神猴巫支祁。孙悟空的原型为无支祁无疑。

唐代高僧

释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车奉朝,公元751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罗国出家,公元789年回到京师。释悟空较玄奘晚了40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点也始自西安,回来时在西域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多年,留下了许多事迹和传说。有学者认为,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石磐陀说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锦池在研究取经故事流变过程后得出结论,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为《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理由是孙悟空之于唐僧和石磐陀之于玄奘:1、向导作用相类;2、解决危难作用相若;3、行者身份相同;4、师徒间微妙关系相似;5、石磐陀乃胡僧,胡僧与“猢狲”音近。在宗教思想指引下,“唐僧取经,胡僧帮忙”易传为“唐僧取经,猢狲帮忙”,从而为玄奘取经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契机。

有媒体报道,专家通过对甘肃榆林石窟中的壁画《唐僧取经图》进行研究后发现,壁画中一位紧随唐僧的尖嘴猴腮的胡人正是孙悟空的原型。此文提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段文杰先生曾撰文指出,图中的猴形人即孙悟空原型,名叫石磐陀。

外来说(中华文明西来论运动而诞生的)

胡适认为其原型是印度神猴哈奴曼。胡适介绍,《西游记》成书后,虽流传数百年,但普通读者对于其中人物故事的来源演变一直不甚了了,活像它本来就是“石头缝里蹦出来个孙猴子”一样。直到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开一代先河,“孙悟空”究竟是何方神圣,才作为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摆在桌面上。

鲁迅认为,魏晋以来,佛教典籍的翻译渐多,所以印度的故事也在民间广泛流传,文人们喜欢其新颖奇异,于是有意或无意中使用,于是这些故事慢慢变得中国化。具体到孙悟空的人物形象,鲁迅则认为应当来自中国民间传说,他举唐朝人李公佐小说中的怪兽———淮涡水神无支祁为证,认为孙悟空是由此演变而来的,从而认定孙悟空的原型来自中国本土。

胡适对此看法不同,他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他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诗《罗摩衍那》中找到一个神猴哈奴曼,认为这才是孙悟空最早的原型。

20世纪的新文化运动及西方思想的传入,在学术界兴起了一场“中华文明西来论”,将中国文化进行“贩卖”,大肆宣传西方论,这些文人成了西方列强抹杀中国文化的急先锋,哈奴曼论便是在此次运动中而诞生的。

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文化的再次侵入,有一些学者会下意识地去将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挂钩,原先的哈奴曼论在新中国成立后就被否定,此时,再次受西方文化影响,此话题再次被传开。

但是随着学术界探究,以及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全盘西化风潮的反思,学术界已经不支持哈奴曼说,都支持孙悟空本土说或混血说。

民国时期至今的民族虚无主义十分严重。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胡适和季羡林等这些文学家的言论,大肆宣传民族虚无主义,这是十分不可取的。

李时人教授及龚维英教授在鲁迅的基础上,认定孙悟空是中国本土猴。20世纪80年代末的批判外来论,史双元,李谷鸣等教授也否认哈奴曼说。

梵语专家金克木先生对照《罗摩衍那》后明确指出:“孙悟空与哈奴曼之间毫无任何亲缘关系。”吴全韬教授也对胡适的理论进行批判,“哈奴曼说根本不足信。”

刘毓忱教授更是维护孙悟空本土说:“孙悟空的国籍是中国,根本不是哈奴曼”“从孙悟空的演变历史来看,他绝不是外国传来的舶来品!更不是某个形象在中国的化身!”

华教授:“孙悟空的形成始终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哈奴曼对于神灵都是十分的尊敬,不敢乱言,甚至为了向毗湿奴(罗摩)宣誓忠心,撕开自己的胸口来表忠诚,这动作在印度很多关于哈奴曼的雕像都可见到。试想一下,孙悟空会像玉皇大帝或如来做出这样的行为吗?先不提这动作,关是对天神起码的尊重,孙悟空都没有。

哈奴曼是天生就对天神十分尊敬,服从各天神的权威;而孙悟空是骨子里带有反意,向来藐视天神的权威,对于玉皇大帝,他不服从,甚至起兵造反;对于如来,他也是藐视其权威,对于自己的师傅,他更是经常嘲笑其迂腐;我行我素。

哈奴曼是印度教的宣传标志,讲究的是阶级地位,也就是服从婆罗门制(相当于中国的世家统治)。而孙悟空身上则是带着道,佛,儒三教思想与一身加上他骨子里的斗争精神,追求自由,不讲究服从。

孙悟空他追求自由,而哈奴曼讲究的是服从他人的命令,光是性格哈奴曼就跟孙悟空不一样,怎么能说他两相似。

孙悟空的形象也是经过几代人的演变而形成的,最早版本的孙悟空及元朝杨景贤笔下的孙悟空跟哈奴曼毫无任何相似之处,吴承恩的孙悟空也是继承杨景贤的。杨景贤笔下的孙悟空可以说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父母。哈奴曼论其实跟“先有儿子,再有爸爸”的言论没区别。

出自于对民国大师身份的尊敬,有些人至今仍然不加考证地随意断言其源自哈奴曼,事实上大部分人却连佛教跟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基本关系都没搞清楚。在中国传播的众多佛教故事中,虽然有选择性的引入了一部分婆罗门教中的人物,却没有任何关于猴神哈鲁曼的痕迹。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有着强大的民间影响力,但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影响力则几乎等于零,佛教僧人完全没有任何去宣传印度教神祇的理由和动机,所以仅仅因为都发源自印度,就妄断哈奴曼是通过佛教传播到中国来的,就跟断言古罗马的主神朱庇特是被罗马国教基督教的传教士传播到美洲的一样毫无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就说过:“历史不可虚无。”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我们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如今有些人为了利益,为了收视率和点击率,便大肆散播孙悟空外来论散播民族虚无主义,这是不可取的。

这与公然篡改中国文明的起源,试图证明“中国文明西来说”有何区别,应当坚决抵制与克服历史虚无主义。

近几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越来越多地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散布错误观点,影响社会认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民族虚无主义是不可取的,篡改或贩卖中国文化更不可取。

原型结论

吴承恩《西游记》成书至今以有很漫长的历史,其书中主角的争论至今仍然颇受争议。也有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是吴承恩本人的,在当时的年代,社会之黑暗。作者以写书的形式发泄出来。其中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齐天大圣为经典段落。其中就包含了作者吴承恩对当时社会某种现象的不满而抒发出的情绪。而孙悟空原型的争论,全部只是著书中其作家的理解和猜测。至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因为吴承恩先生早已故去了,他可以说既是孙悟空的父亲又是孙悟空其人。其著书的艰辛是你我所能想象的到的。孙悟空的家乡花果山相信是作者看破世俗心中向往的居所。孙悟空是我们中国人原创的本土神话人物。

孙悟空无疑是只混杂各种本土思想的本土猴,孙悟空是地道的中国本土猴,中国神话人物,孙悟空原型起源于中国本土,老家在中国。

孙悟空深入人心的功劳源于六小龄童家族所做出的贡献。其父六龄童在电影《三打白骨精》中的孙悟空扮相堪称经典。对六小龄童在《西游记》剧中所饰演的孙悟空有很深远的影响。他们家族几代猴王,可以说吴承恩创作了孙悟空的人,而六小龄童的家族则赋予了孙悟空的神。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所拍摄的《西游记》系列在国内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电视剧和动画片的相继出现,让喜爱《西游记》的观众们更加简单地了解名著。他们的功劳是不可抹杀的。

形象演变

南宋时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出现的“白衣秀才猴行者”是孙悟空第一次在文本资料里出现,应是吴承恩创造孙悟空的雏型。猴行者作为取经过程的护法形象出现,使玄奘取经故事脱离了历史原型,给取经故事增加了丰富、神奇的内容。这位猴行者原是一位大罗神仙,因偷吃王母蟠桃,被贬至花果山。他是一位学问渊博的秀才,诚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能知过去未来之事,还知道西天取经有百万程途要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他能广施法力,将玄奘等六位凡夫俗子带到天上水晶宫赴斋。大梵天王赠给猴行者的隐形帽、金锡镮杖、钵盂三件法宝在西天取经、降妖伏怪、征服险阻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在整个西天取经过程中,他一直和法师患难与共,结伴同行,从东土一直走到西天。尽管这个号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的白衣秀才的“神”与“形”,名与实常发生矛盾,但是《诗话》中的猴行者已经初步具备了吴承恩《西游记》的雏型。而必须注意的是,在《诗话》的猴行者身上,人、神、猴三种艺术因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统一,直到《西游记平话》和杂剧《西游记》中,才有了新的飞跃。

宋代相比,元代是《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一时期除了有《西游记平话》等话本之外,戏曲也为《西游记》的成书和完善做出了贡献。如金院本《唐三藏》、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元末明初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等,都为吴承恩最后写定《西游记》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元代在《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的最大贡献是,冲淡取经故事中的宗教色彩,增强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西游记》的文化选择做出规范。

这个阶段的孙悟空形象的主要表现:(一)反对天宫;(二)变化无穷;(三)救人之难。所谓反对天宫,主要表现为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大闹天宫的故事。所谓“变化无穷”,是指孙悟空不仅仅能变作某种物类,而且在变化时能与猴子的自然特征联系在一起。所谓“救人之难”,是指孙悟空不但能降妖伏怪,而且还能救人危难,抱打不平。如在杂剧《西游记》里,当裴太公的女儿被黑猪精拐走时,他便自告奋勇捉拿妖精,救回裴女,使裴氏父女得到团圆。

从杂剧《西游记》的总体倾向看,虽然也歌颂了孙悟空的能力与正义感,但对他的反天宫的行动,却并不表示肯定。当玉帝派天将捉拿他时,立场马上转到天宫正统的一边。威力无穷的齐天大圣,很容易被天兵捉获,而且被擒后马上磕头求饶。在全剧结束时,更有这样一段话:“犯天条齐天大圣,盗仙酒罪犯非轻。盗灵丹合当斩首,罚阴司不得超升。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题妄想贪嗔。从今后改恶从善,朝上帝礼拜三清。” 综观全剧,其中表现的爱憎很不鲜明。由此也使剧中人物性格显现出前后不一。

杂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号称通天大圣(其大哥为齐天大圣),其反抗性格比较鲜明。他豪迈地说:“一自开天辟地,两仪便是吾身。曾教三界费精神。四方神鬼怕,五岳鬼神啧。……九天难捕我,十万总魔君。” 而他平时过着的是 “喜时攀藤搅葛,怒时扰海翻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还偷了太上老君的金丹,“九转炼得铜筋铁骨,火眼金睛”。后来,虽然玉帝派天兵天将围剿他,他却一直英勇奋战,不倒旗鼓。战败则俘,被压山下后,仍然反心不泯。当唐僧把他救出来时,他立刻想回花果山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游记》杂剧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变化多端的本领。他一个筋斗能去十万八千里路程,有变三头六臂的本领,还能灵巧地爬上树去“化作个焦螟虫”。他的武器也变成一条运用自如的“生金棍”,不用时可以变小放在耳朵里。这种“筋斗云”、“生金棍”、“焦螟虫”以及“攀藤搅葛”、“搅海翻江”的神通,都为小说《西游记》塑造孙悟空时所继承。

但是杂剧中孙悟空身上残留的妖性还比较浓。当唐僧把他从花果山下救出后,已经拜唐僧为师,他却背着唐僧说好个胖和尚,到前面吃得我一顿饱。同时,他还是个下流不堪的好色之徒。他不仅霸占了金鼎国的王女为妻,而且在西天取经路过女人国时,被美女缠住,便起了凡心。如果没有金箍咒的禁制,他便破了戒。过火焰山时,听说铁扇公主的美貌,便打听她有没有丈夫。一见铁扇公主便要与她婚配,说一些庸俗不堪的话。致使铁扇公主发怒,不肯借给扇子。这些情节,虽然在整个剧本中不是主导,也不曾在吴承恩的《西游记》有所表现,但却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从当时孙悟空形象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有着相当大的改变。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经历了一个由“猿”到“人”的发展过程。所谓“猿”,是指具有神话色彩和妖性特点的“猿猴”形象。所谓“人”,是指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神话艺术形象。明代吴承恩在对孙悟空形象的再创作中保留了这变化中的特点。

衍生形象

《续西游记》

《续西游记》共一百回,明代无名氏著。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引明代董说在《西游补》中所引杂记说:“《续西游记》摹拟逼真,失于拘滞,添出比丘灵虚,尤为蛇足也。”

内容是写唐僧师徒第一次取经见如来佛后,在返回东土的路途中发生的故事。主人公仍为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妖魔为了抢夺经卷,便在途中设置了八十八种魔难。

《西游补》

《西游补》共十六回,明末董说(字若雨,法名南潜)著。在《西游记》的续书中《西游补》可以说是最有特色的一部书。鲁迅于《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其赞赏有佳,称其“其造事遣辞,则丰赡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处,时足惊人,间以徘谐,亦常俊绝,殊非同时作手所敢也。”有学者认为《西游补》有西方意识流小说的风格。

此书的故事梗概,系接在唐僧师徒四众过火焰山之后,写孙行者化斋,被鲭鱼精所迷,撞入了这个自称为小月王的妖怪所幻造的“青青世界”。他为了找寻秦始皇借驱山铎子(想用来把上西天路途所有的藏妖怪的高山赶走),也为了找寻师父唐僧的下落,往返奔走,上下探索,却跌到了“万镜楼台”;从而他通过这楼台上的镜子,进入“古人世界”,后来又进入“未来世界”。他忽化为虞美人,与楚霸王周旋,想探明秦始皇的住处;忽又当了阎罗王,坐堂把秦桧审判、行刑,并拜岳飞为第三个师父。接着,他从镜子里跳出来,又在小月王的王宫和“青青世界”有了许多经历。最后,孙悟空得到虚空主人的呼唤,才醒悟了;及至他从“青青世界”这个假天地脱身出来,走回到旧时山路上,恰好见到那想吃唐僧的鲭鱼精已变作一个小和尚,正在把唐僧哄弄。于是,他一棒对小和尚打了下去,现出鲭鱼尸首。这整个过程的描写,其情节极尽奇幻曲折之能事。

《后西游记》

《后西游记》共四十回,该书著于明代(书中语及“锦衣卫”),作者不详,现存版本仅标明“天花才子评点”字样,但有作者名叫梅子和的说法,未经证实。

唐宪宗年间,唐玄奘当年所取回的真经为贪僧歪解,用作骗取银钱所用。如来遂封了经文,令唐玄奘师徒再寻取经人到灵山求取真解,唐玄奘寻到正僧大颠,又集得孙小圣、猪一戒、沙弥。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取来真解,普渡众生,终成正果。值得一提的是唐半偈的性格与唐僧迥异,不再有唐三藏的懦弱与是非不分。

该书共四十回,影响虽不如《西游记》,但在针砭时弊、笑骂文采方面颇与《西游记》相比肩,鲁迅也对此书有所好评——“《后西游记》六卷四十回,不题何人作。中谓花果山复生石猴,仍得神通,称为小圣,辅大颠和尚赐号半偈者复往西天,虔求真解。途中收猪一戒,得沙弥,且遇诸魔,屡陷危难,顾终达灵山,得解而返。其谓儒释本一,亦同《西游》,而行文造事并逊,以吴承恩诗文之清绮推之,当非所作矣。”

《南游记》

《南游记》共十八回,又名《华光传》即《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明代余象斗著。主要写的是孝子华光拯救母亲结织陀的故事。

一日华光离开普静寺,展开寻找母亲之途,途中收服白虎精、千里眼、顺风耳等妖,华光得知母亲必须要吃仙桃才能从地狱中超生,于是华光化身为孙悟空偷桃,孙悟空得知此事大怒,同女儿月孛星去找华光理论。

华光亦丢起三角金砖,悟空口中一呼,出来无千无万猴狲,拖住华光,来抢金砖,华光大败。悟空赶去。华光丢起火丹,火光连天。悟空不能抵敌,便败到东洋大海去,月孛星见父亲败走随即以骷髅头铐住华光。骷髅十分利害,人被他叫名铐了,三日内自死。这时华光的师父火炎王光佛出来讲和,华光最后和孙悟空结成兄弟。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其中卷廿一《齐天大圣》说的就是孙悟空的故事,在小说中蒲松龄误认为《西游记》是丘处机创作的。【注:与丘处机相关的是《长春真人西游记》】

《新西游记》

《新西游记》共五回,晚清陈景韩著。小说写唐僧师徒四人奉如来佛之命到西牛贺洲考察新教情况。小说内容贴近现实。用诙谐滑稽的笔法来写严肃的社会问题,构思新颖,语言也具有幽默诙谐的特色。

人物评价

澹漪子:道与魔不两立,出乎道即入乎魔。彼心猿当日之在花果山水帘洞,固居然一魔耳。幸而归正三藏,身心合而为一,然后化魔而成道。

毛泽东:①、孙悟空这个人自然有满厉害的个人英雄主义,自我评价是齐天大圣,而且他的傲来国的群众——猴子们都拥护。②、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南怀瑾:孙悟空就是思想意识,配合这条棒,打乱人间。要把孙悟空(意识)收服了,修道变成佛,就很难了。所以他的法名叫悟空,明白思想念头生灭无常,本来抓不住的,像水中捞月,所以他不再执着了。

李安纲:孙悟空象征的是人心,是道心,是天心?既然是心,他是谁的心?唐僧师徒一行五众,配合金木水火土五行、心肝脾肺肾五脏、心性情意神五性,那么到底是谁的五行、五脏、五性?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可以讲,孙悟空是李世民,也即是人类心灵最完美的象征。

人物影响

中国人对于孙悟空这个形象的情感,源自于对《西游记》文本的热爱。文字的描写,自然可以让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形象跃然纸上,但从戏剧到电影,观众还是希望看到具象化的神话形象。从文本中走出来的孙悟空,最早应该是在京剧的舞台上。京剧的表演者们开创了“猴戏”的表演风格,惟妙惟肖,精彩传神,奠定了近百年来孙悟空形象的基础,日后,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孙悟空的形象一直难脱京剧表演的根。

作为著名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影响可以说颇为深远,除了日本之外,美国韩国越南等国家也有诸多孙悟空的形象。对于孙悟空形象,电影电视剧的制作者们一直没有停止刷新的脚步。遗憾的是,经典矗立不倒,尽管近年来各个版本的《西游记》层出不穷,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孙悟空能够深入人心。除了几部大型的电影电视剧之外,孙悟空的形象还频繁出现在多部大制作小制作精制作烂制作的影视作品之中,多数时候孙悟空不是主角,导演与演员不是抱着再次塑造一个划时代形象的目的,多数孙悟空的出现,不过是影视作品的一个噱头而已。为了迎合观众,孙悟空去疯、去傻、去跳舞、去唱歌,还不忘了去谈恋爱,但到最后都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当孙悟空的形象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消费品,永远不会再有经典产生。

一万个读者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孙悟空这个形象也不外如是。对于影视文学作品中层出不穷的孙悟空形象,人们往往是非常挑剔的,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孙悟空,他代表着中国文化中最富有反抗性的,最自由的,最隐忍的,最富有禅机的那部分。这种情感,难以用一个形象表达清楚,更不适合频繁地一再表达,毕竟,经典,有一个就够了。

--
古文控 - Guwenkong.com

Copyright © 48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十八史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2001862号-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