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唐朝为何频发宫变?难道宫变也能遗传?

四十八史
2019/08/07 13:29

唐朝宫变知多少?皇子公主太监个个参与,都因李世民带了个坏头!唐朝为何宫变频繁?连李承乾差点也成功逼宫,都是李世民惹的祸!

唐朝中国封建王朝中最繁荣昌盛的王朝之一,它的影响是世界级的。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声誉远扬海外,唐朝以后海外华人多自称为唐人。唐朝之所以能有如此辉煌,是与李世民在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分不开的。

但是,熟悉唐朝的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共历21帝享国289年的唐朝,其宫廷并不太平,可以说是宫廷政变频发,参与者有皇子公主太子皇后,甚至还有太监与外臣,唐朝最终也是灭于政变之手。如果没有如此之多的宫廷政变,唐朝的辉煌与寿命,或许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也不一定能形成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大混乱,中国的历史也极有可能被改写。

唐朝的宫廷内外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搞政变,始作俑者为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唐高祖李渊的嫡次子,李世民的武功远高于其身为太子的哥哥李建成,自己常年征战,却只能屈居为臣,这让李世民很不甘心。于是,在一帮谋臣良将的拥戴下,悍然于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发动了玄武门事变,一举将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的势力荡平。

李建成、李元吉死后,李世民又他们的子孙都屠杀殆尽,只将齐王妃杨氏收归己有。玄武门事变成功之后,李世民进宫一番忏悔后,又逼迫其父李渊退位,从而顺利成为大唐的当家老大。

嫡长子继承制是封建王朝为了保证王权的平稳过渡而设计的。嫡长子继承制是维持皇室内部安宁的一个重要保障。只有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其他皇子才会各安天命,不会贸然生出夺位之野心。但是,这个制度,却阻碍了有野心的王子皇子们的进身之路,所以,从战国时期开始,就有了充满血腥的宫廷内斗。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给他的后世子孙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开端——从此,在李唐皇室的皇子们心中,皇位是可以通过政变流血的方式去谋取的。弑兄杀弟都没有关系,只要我以后当个好皇帝就行了。李世民为后世子孙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大家都觉得只有靠打打杀杀才能当皇帝,所以在唐朝,一言不合就掀桌子搞政变的事情特别多。

远的不说,就是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就效仿过他老爹,还想兴兵逼宫,由于计划失密,结果功败垂成。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生母为长孙皇后。李世民宫变成功,即位为帝后,就立时年8岁的李承乾为太子,可见,李世民对他是宠爱有加的。

但是,后来由于其同父异母弟、魏王李泰宠冠诸王,也有了谋嫡之想,这对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产生了巨大威胁。李承乾为了自保,准备暗中将李泰除掉,结果暗杀失败。

为了一劳永逸,李承乾又效仿其父玄武门之变的旧事,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驸马都尉杜荷及陈国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果,李承乾没有乃父的运气好,逼宫计划又败露了。

李世民心痛无奈之下,将其幽禁别室,将由大臣议决。历史上那些走上谋反之路并失败的皇子,下场往往只有一死,但是,轮到如何处理李承乾时,李世民却犹豫了。面对自己的亲儿子,当初他屠杀李建成与李元吉全家的狠毒没有了。太子谋反的处理结果是,汉王李元昌赐令自尽,杜荷与侯君集等人尽皆伏诛,主犯李承乾只被废为庶人,徙居黔州。

紧随李承乾之后发动宫廷守权之变的,是李世民的老婆兼儿媳武则天。她先是废除了唐中宗李显,贬为庐陵王,后又架空唐睿宗李旦,自个儿临朝称制,自专朝政,其后篡唐自立,改国号为周,一大拔李氏皇亲遭到屠杀。

武则天晚年病重,移居在迎仙宫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二张谋反。于是发动政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死二张,随即包围武则天所寝集仙殿,要求武则天退位。武则天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这就是有名的“神龙政变”。随后,武则天徙居上阳宫,一年后就抑郁而终。

之后的之后,大唐皇室就像都陷入了一个解不开的魔咒,政变接踵而至——唐高宗年间,太子李忠因为宫廷斗争被废黜;唐中宗年间,太子李重俊举兵逼宫造反……

公元720年,韦皇后安乐公主毒杀唐中宗,立温王李重茂,是为少帝。韦后临朝听政,谋效武后所为。于是,又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唐隆政变”。唐隆元年六月庚子(710年7月21日),临淄王李隆基太平公主于帝都长安城共同发起了一场宫廷政变。李隆基以禁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并彻底剿灭了韦氏集团。这次政变的后果是,即位不足一个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复辟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

太平公主自恃拥立睿宗有功,经常干预政事。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干,妨碍自己参政,总想另易太子。太平公主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愈演愈烈,睿宗对此感到不安。李旦怕在这样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乱,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毅然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改元先天。只是,李旦让位不让权,自己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

李旦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太平公主的追随者们制定好几套除掉李隆基的方案,闻报后的李隆基决定先下手为强。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突然发难,将太平公主的党羽被诛杀殆尽,太平公主逃入佛寺,三日后返回。李旦出面请李隆基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这就是李隆基为上位发动的“先天政变”。

先天政变”后,李隆基一脚将太上皇李旦踢开,自己接掌了皇帝应有的权力。这一年,李隆基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李隆基即位之初,也确实爱岗敬业,将大唐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唐朝由此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李隆基在开创了“开元盛世”之后,就耽于享乐,先是专宠武惠妃,因听信武惠妃的谗言,将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武惠妃病死后,他又将寿王妃杨玉环弄进宫中,为诗杨玉环的欢心,李隆基可谓费尽心机。因为杨玉环的关系,她的堂弟杨国忠也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唐朝开始混乱起来,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其结果是,杨玉环被处死,李隆基被迫退位,太子李亨在灵武即帝位,是为唐肃宗

除了皇室内斗外,将这些风云变幻看在眼里的太监与外臣们也跃跃欲试,晚唐的几任皇帝,几乎都是在太监们的控制下“绝地求生”的。比如,公元820年,宦官陈弘志杀唐宪宗,托言服金丹毒发而卒;公元827年,宦官刘克明等杀唐敬宗……

公元835年(唐太和九年),27岁的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而唐朝的最终灭亡,则是来自外臣朱温发动的宫廷血案。朱温本是黄巢手下的叛将,叛齐降唐后,受到唐僖宗李儇的重用,下诏授给朱温左金吾卫大将军的官职,担任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又赐名“全忠”。不久,朱温又升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的一路升迁,就是唐朝的自掘坟墓。

唐僖宗架崩后,李晔即位,是为唐昭宗唐昭宗即位之始,制订出一套适应形势的统治方略,发动平定四川陈敬瑄与河东李克用战争,最终消灭了田令孜,重挫了李克用。但是,中央禁军也折损大半,国力兵员不足,坐视宣武节度使朱温实力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中原霸主,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此后,唐昭宗一直受制于宦官、李茂贞与朱温。天祐元年(904),为朱温所弑,时年38岁。

唐昭宗遇害后,蒋玄晖假传遗诏拥立唐昭宗年仅13岁的第九子李柷即位,是为唐朝的末代皇帝唐哀宗。李柷在位期间,并无实权,一切政事由朱温决策。公元907年,朱温迫唐哀宗李柷禅让帝位,自己取而代之,并改名朱晃,国号梁,是为后梁太祖。废唐哀宗李柷为济阴王,第二年,朱温又将李柷杀掉了。曾经风光无限的盛世大唐,就些湮灭。

--
免责声明:凡未注明原创的内容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文控 - Guwenkong.com
古文控 - Guwenkong.com

Copyright © 48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十八史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2001862号-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