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四十八史 > 历史人物 > 唐朝人物 > 杨国忠简介

杨国忠

杨国忠(?—756年7月15日),本名杨钊,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朝外戚、宰相,自称东汉太尉杨震后代,张易之外甥,杨贵妃族兄。

杨国忠于是三十岁时进入西川从军,授新都县尉。后迁扶风县尉。族妹杨玉环得宠后,历任金吾兵曹参军、监察御史、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太府卿。李林甫去世后,担任检校右相兼管文部,册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与安禄山的斗争成为安史之乱发生的导火索。天宝十五载(756年),跟随唐玄宗逃往蜀郡,在马嵬驿变中被乱兵所杀。

本 名:杨钊
别 名:杨国忠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蒲州永乐
逝世日期:756年7月15日
官 职:司空、右相
爵 位:卫国
祖 籍:弘农华阴
主要成就:官至右丞相,掌握朝政大权。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杨国忠年轻时放荡无行,嗜酒好赌,受到亲族的鄙视,三十岁时前往西川从军。他从事屯田工作,成绩优异,被授为新都县尉。任期满后,杨国忠更加贫困,只得依附蜀地大豪鲜于仲通,后又担任扶风县尉。

天宝四载(745年),杨国忠的族妹杨玉环被册为贵妃,她与三位姐姐日益受宠。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与宰相李林甫不睦,便让鲜于仲通前往长安,欲结交杨家,以为援助。鲜于仲通却向章仇兼琼推荐杨国忠。章仇兼琼见杨国忠身材高大,便征辟其为推官,让他到长安进贡,并馈赠价值百万的蜀地财货。

到长安后,杨国忠把土特产一一分给杨氏诸姐妹并说这是章仇兼琼所赠。于是,杨氏姐妹就经常在玄宗面前替杨国忠和章仇兼琼美言,并将杨国忠引见给玄宗,玄宗任命他为右金吾卫兵曹参军。从此,杨国忠便可以随供奉官随便出入禁中。

深得帝宠

杨国忠在长安立脚之后,便凭借杨贵妃和杨氏诸姐妹得宠的条件,小心翼翼地侍奉玄宗,投其所好;在朝廷,则千方百计巴结权臣李林甫

天宝七载(748年)六月,杨国忠迁升为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便身兼十五个使官,成为朝廷的重臣。

天宝八载(749年)二月,时任度支员外郎、专判度支的杨国忠请各地将积存的粮食变成轻货送到京师充实府库,又将天下义仓及丁租、地税全部换成布帛,用来充实天子的库藏。第二年,玄宗召公卿百官观看左藏库,看到货物钱币堆积如山,当面赐掌管财政的杨国忠紫衣、金鱼,兼代太府卿事。此后,他越来越受到唐玄宗的宠幸。

天宝九载(750年)十月,杨国忠因为自己本名为钊,而图谶上有“卯金刀”三字,请求改名,以示忠诚,玄宗赐其名“国忠”。随着地位的升迁,杨国忠在生活上也变得奢侈腐化。每逢陪玄宗、杨贵妃游幸华清宫,杨氏诸姐妹总是先在杨国忠家汇集,竞相比赛装饰车马。他们用黄金、翡翠做装饰,用珍珠、美玉做点缀。出行时,杨国忠还持剑南节度使的旌节(皇帝授予特使的权力象征)在前面耀武扬威。

祸乱朝政

天宝十载(751年)四月,杨国忠举荐鲜于仲通为主将,令他率军攻打南诏,结果失败。杨国忠贪图军功,为鲜于仲通遮掩败绩,伪造战功上报朝廷。而后写史的人因为极端厌恶杨国忠而夸大了唐朝的损失。鲜于仲通用的军队远少于三万人,损失也远少于三万人。却被夸大成了损失六万人。鲜于仲通失败之后,杨国忠下令从两京及河南北募兵去征南诏。人们听说南诏多瘴疠,在交战之前士兵就会因为瘴疠死十分之八、九,所以没人愿意应募。杨国忠就派御史捕人强制送到军所。早在征南诏之前,唐朝的精锐部队、精兵猛将早就集中在西北的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这些地方,而剑南没有唐朝精锐部队,两京及河南北无武备,几乎没有军队。在鲜于仲通失败之后,杨国忠从两京及河南北征募的是一些缺乏战斗力的平民,由这些平民组成军队征战南诏。

天宝十一载(752年)五月,王鉷被杨国忠陷害致死,从前属于王鉷的权势悉归杨国忠,但他仍不满足,借邢縡案牵连李林甫,让邢縡指证李林甫与王鉷兄弟和阿布思暗中结交,又让哥舒翰从旁作证,唐玄宗因此疏远李林甫,杨国忠开始和李林甫为敌。

天宝十一载(752年)十一月,李林甫去世,玄宗任命杨国忠担任右相,兼文部尚书,判使照旧。杨国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四十多个使官。

天宝十二载(753年),杨国忠的亲信京兆尹鲜于仲通、中书舍人窦华、侍御史郑昂等授意选人,请求玄宗给杨国忠在省门立碑,歌颂其选官有“功”。玄宗让鲜于仲通起草碑文,并亲自修改了几个字。鲜于仲通为了向杨国忠献媚,便把这几个字用黄金填上。

天宝十二载(753年),关中地区连续发生水灾和严重饥荒。玄宗担心会伤害庄稼,杨国忠便叫人专拿好庄稼给玄宗看,并说:“雨水虽多并未伤害庄稼。”玄宗信以为真。之后,扶风太守房琯奏报当地出现水灾,杨国忠便叫御史审问他,从此再没有人敢汇报实情。

天宝十三载(754年)六月,杨国忠采取两面包夹南诏的策略:派遣剑南节度留后李宓率领唐军从北方进攻南诏,从安南都护府调兵从东南面进攻南诏,由于南诏方采取诱敌深入对策,将唐军引至南诏都城大和城后闭壁不战,加之唐军长途跋涉,粮草不支,遭受瘴疫之苦,水土不服,结果唐军全军覆没。杨国忠再次遮掩败绩,仍伪造捷报上书朝廷。但写史的人因为极端厌恶杨国忠而夸大了唐朝的损失,把李宓写成了死在南诏,并将唐朝损失的人数夸大为七万、十万等多种说法。实际唐朝损失人数远少于此数,且高适《李云南征蛮诗》记载李宓在征南诏之后返回了长安,“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

最终,两次天宝战争皆以南诏的胜利而结束,南诏不仅背叛唐王朝,投靠吐蕃,还降服了周边的寻传蛮和骠国,并趁机北进,占据剑南的嶲州和黎州。

安史之乱

杨国忠与安禄山都是天宝年间的新贵,同样受着玄宗的宠爱。

安禄山在朝中对老谋深算的李林甫还算惧怕,而对杨国忠则根本不放在眼里。杨国忠接替宰相后,看到不能制服安禄山,便经常向玄宗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但玄宗认为这是将相不和,不予理睬。杨国忠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奏请让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以便排斥和牵制安禄山。

天宝十三载(754年),玄宗按照杨国忠的意见召安禄山入朝,试其有无谋反之心。安禄山由于事先得到杨贵妃的通风报信,故将计就计,装模做样地向玄宗诉说自己的一片“赤心”,赢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让安禄山当宰相(加同平章事),并令太常卿张垍草拟诏敕。杨国忠知此立即劝阻道:“安禄山虽有军功,但他目不识丁,怎能当宰相。如果发下制书,恐怕四夷皆轻视朝廷。”玄宗只好作罢,改任安禄山为左仆射。

至此,安禄山与杨国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锐激烈,以至于后来反叛一触即发。加之杨国忠任宰相后,官吏贪渎,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终于使安禄山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发动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叛乱。

兵变身死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反叛后,玄宗召集宰相商议对策,杨国忠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说:“现在造反的只有安禄山一个人,将领和士兵都不想造反,不过十天,必定把安禄山的头颅传送到长安来。”玄宗信以为真,大臣们面面相觑大惊失色。

由于安禄山的反叛日趋严峻,玄宗计划御驾亲征,下制令太子留守代管国事,又在朝堂上宣布此事,杨国忠非常恐慌,叫韩国、虢国、秦国三位夫人游说杨贵妃,让她口中含土向皇上请命阻止,事情就此作罢。

哥舒翰率兵镇守潼关,叛军长久不得进。当时形势也向有利于唐军的方向发展,各地捷报频传,令唐玄宗重新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杨国忠不停地在一旁煽风点火,要求唐军兵出潼关,与叛军决战。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谗言,由此潼关失守,哥舒翰被擒,河东、华阴、冯翊、上洛的防御使都弃郡逃跑,各郡的守兵都溃散,战场形势急转而下。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长安危在旦夕,玄宗决定逃往四川避难。当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时,将士们又累又饿,加之天气炎热,拒绝继续前进。此时,杨国忠的政敌太子李亨宦官李辅国和陈玄礼一致认为,除去杨国忠的时机已成熟。于是由陈玄礼出面对将士进行煽动,说这场叛乱全是由杨国忠引起的,杀了杨国忠就可止息叛乱。

这时,有20多名吐蕃使者在驿站西门外堵住杨国忠的马头,向他要饭吃。被激怒了的士兵们立即上前将他们包围起来,大喊:“杨国忠与吐蕃谋反!”杨国忠大骂众人想要效仿安禄山造反,士兵回答说:“国贼就是你,还说什么别人?”此时,禁军骑兵张小敬上前,一箭射中了他的马鞍。杨国忠逃进西门内,军士们蜂拥而入,将其乱刀砍死(一说是张小敬当场将杨国忠射死,斩首分尸)。

主要影响

政治

为了笼络人心,发展自己的势力,杨国忠开创押例,不管贤良或不肖,用考选年深的先补官,牒文有错误的可再通。杨国忠自示精敏,先叫胥吏到自己家里,预先定好名单,然后把左相陈希烈及给事中、诸司长官都叫到尚书都堂登录唱名,一天结束。给事中在旁评选后,就宣布:“已由门下省通过了。”于是,选官大权就这样由杨国忠一人垄断。从此门下省不再复查选官,侍郎仅仅负责试判,致使唐朝官员选拔制度被严重破坏,选官质量下降。

杨国忠利用杨贵妃的裙带关系,得以平步青云,执掌朝政,蠹政害民,他不仅在政治上专横跋扈,而且还利用权势大肆贪污,朝廷内外馈赠的礼物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杨国忠家里所积存的缣多达三千万匹。之后他更加骄奢淫逸,擅权弄法。杨国忠还与另一宠臣安禄山在玄宗面前争宠,互相倾轧,都想压倒对方,抬高自己的地位。当杨国忠在想方设法除掉安禄山时,安禄山也针锋相对,准备造反。表面的升平,掩盖不了潜在的危机,各种矛盾的不断激化,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

军事

杨国忠专权误国,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动辄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用兵,不仅使成千上万的无辜士卒暴尸边境,而且给少数民族地区造成了灾难。杨国忠两次发动征南诏战争,以致唐军深入南诏,给南诏造成很大破坏,南诏自曲、靖二州以下东爨居地被唐兵破坏。

至此,南诏彻底成为唐王朝的敌对割据势力并趁机北进,进一步扩张了自己的势力,之后南诏趁着唐王朝遭遇安史之乱北取嶲州、西收寻传、裸形诸蛮,并降骠国,东置拓东城,占据步头,实力得到进一步扩张,大有与吐蕃、唐鼎足而立之势。

历史评价

唐五代

李绛:近代北齐任杨遵彦则理,用高阿那肱则乱;隋代任高颎则理,用杨素则乱;国家任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王珪、姚崇、宋璟则理,用李义府、许敬宗、李林甫、杨国忠则乱。

崔群:安危在出令,存亡系所任。玄宗初得姚崇、宋璟、卢怀慎、苏颋、韩休、张九龄则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

刘昫:禄山虽据河洛,其兵锋东止于梁、宋,南不过许、邓。李光弼、郭子仪统河朔劲卒,连收恒、定,若崤、函固守,兵不妄动,则凶逆之势,不讨自弊。及哥舒翰出师,凡不数日,乘舆迁幸,朝廷陷没,百僚系颈,妃主被戮,兵满天下,毒流四海,皆国忠之召祸也。

宋元

宋祁:玄宗初年,法行近亲,里表修敕。天宝夺明,委政妃宗,阶召反虏,遂丧天下。杨氏之诛,噍类不遗,盖数十年之宠,不赏一日之惨,甲第厚赀,无救同坎之悲,宁不哀哉!

刘挚:古者任大臣,必用有德,不用有才。有德进,则行忠厚之政,以安天下;有才进,则为残刻之政,以祸天下。则德之与才,治乱之所系也。有德者廉静而重谨,故人难识之,有才者矜强而敏捷,故人多悦之;此历代人主所以多惑于忠邪之际也。杨国忠、李林甫、卢杞之辈,其才皆过人,然终为唐室之乱,不可不察也。

张珪:国之安危,在乎论相。昔唐玄宗,前用姚崇、宋璟则治,后用李林甫、杨国忠,几致亡国。虽赖郭子仪诸将效忠竭力,克复旧物。然,自是藩镇纵横,纪纲亦不复振。

近现代

蔡东藩:国忠忌翰,促令陷贼,潼关不守,亟议幸蜀,陷翰犹可,陷天子可乎?惟国忠之意,以为都可弃,君可辱,而私怨不可不复,身命不可不保,兄弟姊妹,不可不安。自秦赴蜀,犹归故乡,庸讵知王思礼等之窃议其旁,陈玄礼等之加刃其后耶?

轶事典故

“妙法”选官

天宝十载(751年)十一月,杨国忠为右相兼吏部尚书。上奏玄宗请求在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两京选人授官,玄宗答应了。铨选那天,无论年龄大的、年龄小的都在杨国忠私宅里注册登记任官。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韩国夫人,杨贵妃妹秦国夫人在屋里放下竹帘看这些人,老、病、丑陋者都指名道姓取笑他们,即使是士大夫也免不了遭受她们耻笑取乐。依照过去的惯例,被选的官员,须在兵部、吏部登记,注册完了,再呈送给门下省。门下省长官侍中和助手给事中考核,考核认为不合格,退回,叫退量。杨国忠专权任官只一人说了算,叫左相陈希烈在边上坐着。门下省给事中出了行列到前边说:“既然已经授职任官,就是经过门下省这道手续了。”陈希烈等(与选官有关人员),口中不说,心里不愿意,只是闷坐而已。门下侍中韦见素、张倚都穿紫衣和本衙署郎中等官员,在藩屏外并排坐桌案后,如有事叫他们还得快走向前回话。给事中对帘中的杨国忠说:"两个穿紫衣服的主办这件事怎么样?"杨哈哈大笑。被选官郑怤阿谀奉承杨国忠,与二十余人在勤政楼设宴,并且在尚书省南边给杨国忠立碑。杨国忠主管这件事,吏部三铨(尚书铨、中铨、东铨)授职、选拔、考绩等全免了。说吏部职务繁忙,不能亲自动手,皆委典史及令史、孔目官(低级官员)代替。杨国忠只是签个字而已,还不一定都签。

梦中有孕

杨国忠出使江浙,他的妻子思念他愈深,乃至成疾。忽然有一日大白天做了梦,在梦中和杨国忠交合而怀孕,后来生了个儿子,取名为杨朏。等到杨国忠回家,妻子把这件事的始终都告诉了他,杨国忠说:“这是我们夫妻互相思念,感情深导致的。”当时的人都讥讽嘲笑于他。

人际关系

宗族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杨国忠出身于弘农杨氏河中房,是东汉太尉杨震后裔。杨震十世孙杨珍,出仕于北魏,担任上谷太守。杨珍曾孙杨顺,担任冀州刺史,徙居河中永乐县。杨顺曾孙杨令本,杨令本曾孙杨国忠。

亲属

儿子,杨暄(太常卿,户部侍郎),杨昢(鸿胪卿),杨晓(殿中少监),杨晞(太子中允)。

弘农杨氏河中房因为杨贵妃的关系,在玄宗一朝非常显赫,多与皇室联姻,史称“杨氏一门尚二公主、二郡主”。杨昢娶玄宗女万春公主;杨锜娶玄宗女太华公主,又娶万春公主;杨暄娶宗室女延和郡主;杨鉴娶宗室女承荣郡主。此外,韩国夫人的女儿崔氏(即崔贵妃),嫁给唐代宗李豫;虢国夫人的儿子裴徽娶代宗女延安公主,女儿裴氏嫁给让皇帝李宪的儿子;秦国夫人之子柳钧娶宗室女长清县主。

--
杨国忠的历史故事
    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古文控 - Guwenkong.com

Copyright © 48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十八史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2001862号-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