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出生于上海。她的父亲宋嘉树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挚友和同志,父亲的爱国热情和民主进步思想深深影响了少年时代的宋庆龄。得知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时,宋庆龄正在美国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她充满激情地写下《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一文,为“四万万人民从君主专制制度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而欢欣鼓舞,言辞中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和革命的理想主义。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后成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给处于艰难困苦中的孙中山先生以极大鼓舞。1915年,她和孙中山先生在异国他乡结为革命伴侣。从此,患难相依、生死与共。她忠诚坚定、恭谨谦逊,尽心配合孙中山先生的工作,悉心照料孙中山先生的生活。在他们的东京寓所里,“经常坐满来自亚洲和世界各地的革命者”。在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等纲领性著作的过程中,她起了重要的帮助作用。她参与起草过许多具有历史性影响的电文、宣言,出色地担负起整理文件、处理函电等繁重的日常工作,成为伟人身边的得力助手。
宋庆龄同志自觉把自己的生命同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1916年,她跟随孙中山先生从日本回国,千里奔走、南征北战、讨袁反段、护国护法,用自己的言行支持孙中山先生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斗争。五四运动中,宋庆龄同志与孙中山先生并肩战斗,热情赞扬学生的革命斗争精神,满腔热情地接见学生代表,有力支持了爱国学生运动。
1918年,宋庆龄同志为孙中山先生代拟电文,祝贺俄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孙中山致列宁的函电中,大量电文出自宋庆龄之手。她参与孙中山先生同中国共产党代表李大钊、苏联政府代表越飞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人的多次重要会谈,协助对国民党实行改组,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国民党基本上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成为革命联合战线的组织形式。
1921年5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她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全力保卫孙中山先生的安全。
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总统府,叛军进逼,形势危急。宋庆龄对孙中山先生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坚持先送孙中山先生撤离险境,自己留下来吸引和牵制叛军,表现出全心全意献身革命的坚强意志和卓越胆识。
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为了解决中国的统一和建设问题,接受北京军政首领邀请,犯难北上,她毅然随行。在孙中山先生抱病期间,她精心护理,并帮助筹备以人民为主体的国民会议。
宋庆龄同志在早期的革命斗争中,更多地受到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的影响和熏陶。正是因为这样,她对中国革命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认识不断提升,进而成长为随时准备献身理想和事业坚定的革命者。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病逝,宋庆龄同志失去了敬爱的导师、亲密的同志和爱侣。从此,她以自己的坚强意志和柔弱之躯,肩负起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捍卫新三民主义和执行三大政策的重大使命。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她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挠的毅力,自我牺牲的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行,与中国人民甘苦与共。
宋庆龄同志坚决支持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推动北伐胜利进军。五卅运动中,她支持成立上海各界妇女联合会,组织妇女开展援助活动;她发起组织“五卅事件失业工人救济会”,救济失业工人;她发表热情谈话,称颂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
1926年1月,宋庆龄在国民党二大上号召团结合作,共同实现孙中山先生遗愿。在宋庆龄同志和与会共产党人及其他国民党左派人士共同努力下,大会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推延了革命阵营的分裂,为北伐赢得了时间。随着北伐胜利进军,掀起了全国的革命高潮。她频繁参加群众大会,不遗余力宣传三大政策;她在汉口创办妇女政治训练班,培养大批妇女干部;她同何香凝等人组织北伐红十字会,策划战时救济工作。宋庆龄同志的行动,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在革命形势最危急的关头,宋庆龄同志毫不犹豫选择了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宋庆龄与多名国民党左派成员以及毛泽东、董必武等中国共产党人联名发表通电,予以严厉谴责。7月14日,当汪精卫等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举行分共会议时,她发表严正声明,宣布与其彻底决裂。在南昌起义中,她被推选为由周恩来同志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并担任7人主席团成员。起义当天,她和毛泽东同志等22人以国民党中央委员名义发表宣言,号召一切革命者团结一致,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继续为反帝国主义与实行解决土地问题奋斗”。 面对严酷的革命形势,面对国民党军警的搜查和恐吓,她从不畏惧,坚决斗争,表现出追求真理勇于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1931年8月,宋庆龄同志从欧洲归国,之后迅速投入争取民主权利的革命斗争。她得知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的消息后,于12月19日发表宣言,予以声讨:“惟有以工农政策为基础的党才能为社会主义打下基础,才能粉碎军阀的势力并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宋庆龄同志的宣言震撼全国。1932年12月,她联络中外进步人士与知识界、文化界代表,在上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营救被捕的革命者,努力争取释放狱中的“政治犯”,“相信革命一定会建立自己的权利,建立中国的统一、独立和完整”。同盟成立以后,宋庆龄同志充分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宋庆龄同志的努力,对推动抗日救亡、争取人民民主权利的斗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宋庆龄同志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积极支持中国军民英勇抗战,努力推动抗战、团结、进步各项主张的实施,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与崇高声望,在国共两党之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
1932年,驻防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官兵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抵抗日军侵略。宋庆龄同志和何香凝等人多次到前线慰问浴血奋战的将士,频繁出入医院慰问伤兵,她盛赞十九路军“以血肉为中国争一线之生机,使世界知中国尚有不可侮之军队与民气” ,大大鼓舞了士气民心。她被誉为“敢死之救国女杰”,赢得了国内外正义人士的高度赞扬。
1936年6月,宋庆龄同志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在她的主持和参与下,救国会通过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70周年活动、举办鲁迅葬礼以及营救沈钧儒等“七君子”的救国入狱运动,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人加入抗日救亡阵线。
宋庆龄同志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7年8月,她在赴莫斯科之前发表声明称:“国共两党有合作的必要。中国共产党无疑地是中国内部革命力量中最大的动力。”
1933年,她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组成党的外围组织“国民御侮自救会”,并担任会长。她在成立大会上宣传在国民党统治区被封锁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提出停止向苏维埃区域的进攻,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34年4月,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六大纲领》,经宋庆龄与何香凝等人联名以《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公布后,迅速得到国内民众和海外华侨的响应。
1935年8月1日,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宋庆龄与何香凝、柳亚子、经亨颐等率先响应,影响巨大。西安事变发生后,她以团结抗日的大局为重,主张在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条件下释放蒋。这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不谋而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
1937年2月,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她与何香凝、冯玉祥等联名提出《恢复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力促国民党改变立场,团结抗日,她强调“内战必须不再发生。和平统一必须实现”。宋庆龄同志铿锵有力的话语,“有如穿透阴霾的霞光,给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鼓舞和希望”。
全国抗战爆发后,针对不少人对抗战缺乏信心,甚至产生“恐日”情绪的情况,她写下了《中国是不可征服的》一文,深刻揭示“日本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是不能支持一场对中国人民的长期战争的。”抗战期间,宋庆龄同志发表大量文章和演讲,阐明了坚持抗日的坚定立场和坚决主张。
1938年6月,宋庆龄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向世界宣传艰苦卓绝的中国抗战,宣传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英勇斗争。她致力于战时医药救济和儿童福利工作,在抗日根据地建立起国际和平医院的医疗网,向全世界募集医疗器械、药品、现款及其他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敌后抗日根据地。她先后介绍国际友人马海德、斯诺、白求恩、柯棣华等到抗日根据地工作。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她到重庆重组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继续向国内外争取援助,支援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为争取世界人民对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支持,宋庆龄同志运用广泛的国际联系,动员国际力量援助中国革命,把中国抗战与国际反帝反战斗争紧密结合起来。1927年至1931年在苏联和欧洲期间,她积极参与国际反帝国主义和保卫和平运动。淞沪抗战时,她向世界进步人士发出呼吁,得到高尔基等人的热烈响应。1933年9月,她在上海主持召开世界反战委员会远东会议,让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并支持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宋庆龄同志“艰苦奋战,如千丈巨岩,顶着一浪高似一浪的冲击,在狂风暴雨中巍然屹立。”她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独特而卓越的贡献。
宋庆龄同志坚决反对内战,积极呼吁和平,她把建立新中国的全部希望寄托于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宋庆龄同志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大量有利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公开的和秘密的工作,在黑暗与光明的决战中,她用自己的坚毅勇敢和智慧激情,迎接新中国的黎明。
1944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在抗战胜利后的重要历史转折关头,又及时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力争实现和平建国。宋庆龄同志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支持人民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正义斗争。
1946年7月23日,宋庆龄同志于上海发表《关于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的声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取得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以及美国一些国会议员在内的世界正义人士的支持,有力推动了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和高涨。
1947年11月12日至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联合代表大会在香港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央执行委员会,推举宋庆龄同志为名誉主席。
宋庆龄同志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全力支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1945年12月,“保卫中国同盟”易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她与董必武同志为首的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密切合作,为解放区、为人民解放军募集药品和其他物资。她写信向外国朋友、向援华团体募捐,向战后掌握着大量救济物资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争取援助,并将大批物资送到解放区。她介绍外国医生、护士和其他技术人员到解放区工作,她还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上海等地进行大量赈灾和救济工作,积极配合解放上海。
1949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纪念日时,宋庆龄同志写下《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一文,热烈欢呼人民的胜利已在眼前,称中国共产党为“我们的领导者”,满怀激情地“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一向把宋庆龄看作自己的亲密战友、同志和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并始终系念着她的安危。9月,受中共中央“至祈先生命驾北来”的诚邀,宋庆龄同志欣然赴北京参加新政协。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宋庆龄同志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为了“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与富强的新中国”,继续贡献她的智慧和力量。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
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宋庆龄的一生始终是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她不辞辛苦去全国各地视察,深入到工厂、农村、部队和少数民族地区,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人民心连心。她谦逊和蔼,平等待人,兴办实事,是真正的人民公仆。她一生热心妇女解放事业,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之一,历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她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业。
1951年被选为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直到逝世。她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一直为少年儿童所喜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宋庆龄经常为少年儿童题词和撰写文章,鼓励孩子们健康成长。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宋庆龄从早年就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享誉世界。新中国成立后,她又组织和参加了许多国际性的反侵略战争,世界和平会议和工作。在1950年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她当选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执行局委员。荣获1950年“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和平奖,并将全部10万卢布的奖金捐献创建“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1952年与郭沫若等人发起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并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区域和平会议,被选为联络委员会主席。
宋庆龄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先后出访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结交朋友,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了大量工作。她一贯关心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老朋友、海外侨胞,关怀台湾的前途、盼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建国初期,宋庆龄主持创办了《中国建设》英文版本杂志,把中国人民的真实情况传达给世界人民。如今的《中国建设》(现名为《今日中国》)从英文一种版本增加到7种文字版本,发行到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革命长期艰苦的斗争中,她坚定地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同志一向把她作为自己的亲密的战友、同志、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肝癌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
1981年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遵照她的遗言,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她父母陵墓的东侧。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为她立碑铭文以表纪念: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为国家和人民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大事年表
1893年
1月27日,诞生于上海。
1907年
赴美国留学。
1908年
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学院。
1913年
获文学士学位毕业;8月,离美国途经日本;冬,任孙中山秘书。
1915年
1916年
5月,随孙中山离日本回国,抵上海。
1917年
7月,随孙中山离沪赴穗,进行“护法”运动。
1918年
5月21日,第一次“护法”失败,随孙中山离广州;6月26日,抵上海。
1920年
11月,粤军攻克广州,随孙中山离沪返穗,再次组织“护法”军政府。
1922年
6月16日,陈炯明叛乱;勇敢地掩护孙中山脱险,翌晨转赴黄埔与孙中山会合于永丰舰,后转居上海。
8月23日,在上海寓所陪同孙中山与李大钊等会晤,商讨国共合作等问题。
1923年
2月,随孙中山再次赴穗。
8月,在永丰舰纪念蒙难一周年。
1924年
6月16日,随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出席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
11月13日,随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离穗北上;17日,经上海;28日,途经日本神户,发表了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演说。
12月4日,抵天津;31日,抵北京。
1925年
年初,孙中山病重,在病榻旁侍侯。
3月11日,接受孙中山遗嘱,并应允代孙中山访苏;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此后经常向国内外介绍孙中山遗嘱和三大政策。
4月,从北京回上海。
8月,对廖仲恺在广州被暗杀,深感悲痛和愤慨。
1926年
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坚持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演说,此次会议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1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后,率国民政府先遣人员抵武汉,筹备迁都。
12月,与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领袖组成“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国民政府临时联席会议”,作为迁都前的临时党政最高权力机关。
1927年
2月,在武汉开办妇女政治训练班。
3月,出席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同月,国民政府在武汉成立,任国民政府委员。
7月14日,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与当局决裂。
8月1日,支持南昌起义;2日,被选为南昌起义的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8月23日,离上海赴苏访问。
9月6日,抵莫斯科。
12月,在比利时召开的国际反帝同盟大会上,被选为名誉主席。
1929年
5月,离欧洲回国,参加南京的孙中山国葬仪式;行前发表《关于不参与国民党任何工作的声明》。
8月10日,以英文发表《与戴传贤的谈话记录》;同月,国际反帝同盟在德国开会,再度被选为大会名誉主席。
9月21日,离沪赴法国。
1930年
旅居欧洲,多在柏林。
1931年
7月,从德国回国。
12月19日,为邓演达被害发表《国民党已不再是一个政治力量》一文。
1932年
1月,与杨铨、何香凝等创办“国民伤兵医院”,为抗日救济伤病人员。
12月,与蔡元培、鲁迅、杨铨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3年
1月,在上海成立“民权保障同盟”分会。
3月8日,在上海“国民御悔自救会“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说,号召民众团结抗日。
5月13日,到德国驻沪办事处递交抗议书,谴责法西斯恐怖统治。
6月18日,杨铨被暗杀;为此发表声明,抗议当局杀害进步人士,并亲自参加杨铨的葬仪。
9月30日,在上海主持“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大会,并发表《中国的自由与反战斗争》的演说;是年,领导“民权保障同盟”营救罗登贤、陈赓等人。
1934年
4月20日,与何香凝等1779人联名发表《中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
秋,在上海成立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任主席。
1935年
资助旅费给上海的共产党干部赴陕北联系工作。
1936年
春,促成埃德加·斯诺和马海德的陕北之行。
5月底,在沈钧儒等于上海成立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上,被选为执行委员。
11月26日,为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发表声明。
12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7年
2月,同何香凝、冯玉祥等联名向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并在会上发表《实行孙中山的遗嘱》的演说。
6月,同胡愈之等16人发起“救国入狱运动”。
7月5日,亲率12人从上海到苏州监狱探视“七君子”,并要求同服“爱国罪”。
7月,在上海寓所接待周恩来、博古和林伯渠,拥护共产党共同抗日的主张。
8月,发表《中国是不可征服的》一文。
11月,发表《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
12月,移居香港。
1938年
1月23日,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在汉口成立;和蔡元培、吴玉章等被选为出席伦敦代表大会代表,但未成行。
6月14日,邀集中外著名人士,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
9月,参加保卫广州的斗争;发表《华侨总动员--庆祝华侨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一文。
1939年
在香港开展“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
12月12日,在香港电台发表演说,支援抗战。
1940年
在香港继续“保盟”的工作。
1941年
1月,与何香凝等联名通电:斥责当局破坏团结抗战,制造“皖南事变”。
12月,日军侵占香港。在香港沦陷前,乘最后一班飞机离港赴渝。
当年,支持路易·艾黎等发起工业合作社运动。
1942年
继续“保盟”的工作。冬,在重庆与周恩来、邓颖超等欢送董必武离渝返延安。
1943年
5月,以中华全国儿童福利协会主席名义举办国际足球赈灾义演,将全部所得捐赠河南灾民。
9月18日,发表《给中国在海外的朋友们的公开信》,呼吁大家继续支持人民的斗争。
1944年
2月8日,发表《致美国工人们》一文,呼吁美国工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民主斗争。
3月12日,为在美国举行的孙中山纪念日,发表《孙中山与中国的民主》的广播演说。
10月1日,在重庆同72人发起各党派各阶层举行追悼邹韬奋大会。
1945年
9月,在重庆上清寺张治中住所与毛泽东会见。
12月,离渝回上海。将“保盟”改为中国福利基金会,继续支持进步组织和民主力量,支持人民解放斗争;并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救济事业。
1946年
7月23日,在上海发表声明,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
1947年
9月16日,发表声明,否认参加“竞选”。
1948年
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被推选为名誉主席;同月,发表《给世界民主青年联盟的信》,呼吁保卫世界和平。
1949年
春,迁居上海淮海中路1843号住宅(即今上海宋庆龄故居)。
7月1日,在上海发表《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一文;同月7日,在上海各界纪念“七七”庆祝大会上发表题为《帝国主义,滚开吧!否则将与反动派同归于尽》的谈话。
9月,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
12月11日,出席亚洲妇女代表会议;同月,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今全国妇联)名誉主席。
1950年
4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救济代表会议,当选为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执委会主席。
8月,宣布中国福利基金会改为中国福利会,继续任该组织执委会主席。
11月23日,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1951年
9月18日,在北京接受“1950年度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将全部奖金献给中国福利会,创办了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11月26日,在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该委员会主席。
1952年
年初,创办《中国建设》杂志。
3月21日,与郭沫若等发起召开亚洲即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10月,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区域和平会议,被选为亚太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
12月11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同月下旬,访苏。
1953年
1月13日,在莫斯科会见斯大林。
4月25日,在第二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
1954年
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2月,在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
1月,被选为中苏友好协会总会会长。
8月20日,出席纪念廖仲恺先生逝世30周年大会,并发表讲话。
12月,率廖承志等访问印度。
1956年
1月~2月,率廖承志等访问缅甸和巴基斯坦。接受达卡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8月,率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尼西亚。
9月,应邀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致辞。
11月,发表《孙中山-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和《回忆孙中山》两文。
1957年
9月,在全国妇联第三届执委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
11月,随毛泽东率领的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并列席)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1958年
6月14日,参加庆祝中国福利会成立二十周年大会,并发表讲话。
1959年
4月,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60年
4月,出席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
1961年
5月11日,在上海寓所会见毛泽东。
9月,任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筹委会副主任委员。
1962年
1月17日,在上海会见锡兰总理班拉达奈克夫人。
11月12日,发表《孙中山和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一文。
1963年
4月,迁居北京后海北沿46号新住所(今宋庆龄故居)。
6月,在北京住所举行庆祝中国福利会成立25周年招待会。
12月21日,出席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并任会议执行主席。
1965年
1月,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0月,任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筹委会副主席。
1966年
11月12日,在北京参加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会,并发表题为《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的演说。同月,《宋庆龄选集》出版。
1972年
1月10日,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参加陈毅追悼会。
9月5日,在北京参加何香凝追悼会,并致悼词。
1975年
1月17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为副委员长。
6月14日,参加中国福利会成立40周年大会。
9月17日,在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并致闭幕词。
1979年
6月,接见美国知名妇女访问团、美国夏威夷各界访华团。
10月12日,在北京住所宴请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
1980年
元旦,与邓小平等出席全国政协的茶会。
3月5日,主持纪念蔡元培逝世40周年大会,并致祝词。
5月17日,参加刘少奇追悼会。
10月7日,任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活动筹委会副主席委员。
1981年
5月8日,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并发表讲话。
5月15日,被中共中央政治局接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5月16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
5月29日晚8时18分,在北京寓所逝世。
6月3日,在北京举行宋庆龄追悼会;4日,骨灰安葬于上海万国公寓宋氏墓地(今宋庆龄陵园)。
家庭情况
父亲:宋嘉树,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挚友和同志。
母亲:倪桂珍是中国较早接受文明,反对封建的进步妇女之一。
丈夫: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
宋庆龄一生酷爱读书。书,书,到处是书,证明了宋庆龄对知识的渴求。无论是参观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上海共同生活的故居,还是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个人在北京和上海的故居,人们都会惊奇得看到这一事实。他们的藏书可以看出他们的现代化以及他们广泛的兴趣。
宋庆龄养鸽子不只是因为他喜欢这种文雅的飞禽,还因为纪念孙中山——他喜欢鸽子,重要的是鸽子象征着和平。
她爱鸽子,每天亲自喂它们、看着它们。她学会鸽子的叫声,鸽子一听到就都飞回来。她去世后,这群鸽子还留在花园里,总共有100多只,常在过道上吃食,在天空中组成美观和充满生气的队形上下翱翔。
宋庆龄还利用工作之余绘制花卉、动物小品。宋庆龄喜爱音乐,尤其弹钢琴,直到八十高龄,在一天辛勤工作之余,也常在卧室里一面弹钢琴(她从不在公众面前弹)一面哼着她小时候听父亲唱的一些歌曲,作为休息。在上海和北京的宋庆龄故居中,同一些新的爱国革命歌曲放在一起的有她父亲留下来的不少歌曲书,其中有《纳什维尔第一卫理公会身圣公会教堂青年赞美诗歌》(1907年印制、上有“C.J.Soong,Shanghai.”[宋查理,上海]的签名)、《合唱及独唱歌曲集》(福音传教士艾拉·桑基作)。宋庆龄对烹饪情有独钟,宋庆龄的妈妈(倪桂珍)把做美国饭的窍门和乐趣都传给了她。在漫长而卓越的一生中,宋庆龄有时系上围裙,照着国外朋友寄来的新食谱试制;在北京时她会问来访的外国朋友喜欢吃什么,然后是出人预料地是自己下厨去做些“家常菜”来款待他们。在北京的故居书架上至今仍然放着《纽约时报》出版的百科全书式的食谱以及其他各种风味的食谱。甚至有犹太食谱和在美国被称作“宾西法尼亚州荷兰菜”的食谱。
人物评价
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为她立碑铭文以表纪念: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为国家和人民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宋庆龄同志是一颗闪烁着革命光辉的灿烂巨星,永远放射出美丽耀眼的光芒。今天,我们纪念宋庆龄同志,就要学习她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万众一心、锐意进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