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清朝乾隆时期没有出现夺嫡之争的原因是什么

叙史
四十八史
2022/04/21 09:34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九月丁丑,召集廷臣行宫,宣示皇太子胤礽罪状,命拘执之,送京幽禁。己丑,上还京。丁酉,废皇太子胤礽,颁示天下。”公元1780年,康熙为了解决皇权危机,废黜并圈禁太子胤礽。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随着太子被废、东宫虚悬,竟然在众皇子中引发了一场惨烈的储君之争,即所谓的“九子夺嫡”事件。

清朝乾隆时期没有出现夺嫡之争的原因是什么

这场历时三十余年,荟萃了古代权谋博弈、出身比拼、暗杀和魇镇等诸多元素,影响波及康雍乾三朝的储君之争,在清朝乃至整个封建历史上都属罕见。世人评价这场斗争时,往往将康熙生命力强、儿子众多,看作是诱发夺嫡之争的主要原因。不过,与康熙相比,乾隆的生命力更强大,虽然儿子不多,但也有十七位,为什么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呢?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了解为什么会发生夺嫡之争。康熙寿命长、儿子多确实是诱因之一,但也只是表面现象,从更深层次上分析,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点:

清朝乾隆时期没有出现夺嫡之争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文化冲突。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使“强者为尊”的观念在满族人中根深蒂固,在选择继承人时也是基于这一原则,从宗室子弟中择优选拔,这与汉族盛行的“嫡长继承制”完全不同。而康熙在未作任何铺垫的情况下,贸然采用汉族王朝的制度公开册立储君,实际上是对满族传统文化的严重挑战,结果致使诸皇子不服、大臣不满,为夺嫡之争埋下了隐患。

其次是教育理念。康熙对诸皇子的成长十分重视,制定了近乎严苛的学习计划,每天凌晨五点一直到晚上七点,学习内容包含文化礼仪、琴棋书画、武术骑射等各方面。皇子入朝参政时,他又会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在行政或军事领域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和发展空间。也正是这一近乎完美的教育理念,使他的儿子们异常精干,并在参政的过程中积蓄人脉、培植势力,为参与夺嫡之争打下了基础。

清朝乾隆时期没有出现夺嫡之争的原因是什么

再者,康熙对儿子们的感情浓厚且真挚。他在百忙之中编著的,包含了修身治学、孝道齐家、治国理政等内容的《庭训格言》,字里行间中透露出对儿子们寄予的厚望与浓浓的爱意。而在现实中,他对儿子们大逆不道的行为也尽施宽仁,只采取了斥责、罢爵、圈禁等手段,却始终不忍杀害。也正是这种宽仁,无形中助长了诸子夺嫡的气焰。

从本质上说,康熙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美名,也是位合格的父亲。但可惜的是,他出生于帝王之家,挑战传统、倾心培养、注重亲情的这些行为,都成了诱发夺嫡之争的主要原因。他在暮年之时也曾做过一些尝试,但却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于是这一性难题就留给了儿孙们。

清朝乾隆时期没有出现夺嫡之争的原因是什么

雍正是“九子夺嫡”的参与者,也是最终的胜利者,继位后仍对惨烈的夺嫡之争心有余悸。为了不让这个难题继续留给儿子,他一面不念手足之情,对昔日的对手疯狂打压;一面积极考虑改革措施,杜绝夺嫡事件的再度发生。

在立储问题上,雍正鉴于前车之鉴,采用了“秘密立储”制度。所谓的秘密立储,就是选定的继承人只有皇帝一个人知道。写有储君名字的两份遗诏,一份由皇帝贴身保管,另一份封装在匣子里面,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放置于“光明正大”匾后面。待皇帝百年之后,由钦定的辅政大臣将两份遗诏公告天下,辅佐新君登基。

清朝乾隆时期没有出现夺嫡之争的原因是什么

而与立储制度相配合的还有两套制度:一是“禁止外臣与皇子结交”,另一个就是“密折专奏”制度。这三套制度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彻底杜绝了夺嫡之争的发生。“秘密立储”制度杜绝了大臣们选边站队,提前捞取政治资本的情况;“禁止外臣与皇子结交”又避免了皇子积蓄人脉、培植势力的情况发生。

要说最厉害的还得是“密折专奏”制度,这项制度源自康熙朝,在雍正朝得到了改良和发展,使雍正在全国范围内编织了一张巨大且严密的情报网。这项制度究竟有多厉害呢?根据《啸亭杂录》中的记载,当时的官员们谁买了一顶帽子,谁在玩游戏的时候丢了一张牌,雍正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清朝乾隆时期没有出现夺嫡之争的原因是什么

密折专奏制度与新设立的军机处紧密配合,使雍正井井有条地处理政务的同时,还能掌握皇子与百官的一举一动,监测各项制度、条例的实施与进展。然而,出台了这些改革措施之后,雍正似乎觉得还不够严谨,又把目光盯向了几个儿子。

雍正的儿子本来就不多,立储时具备资格的仅有四位,分别是弘时弘历、弘昼和福惠。而当时福惠还不满三岁,弘昼又心性不明、资质欠缺,唯一能跟弘历相提并论的只有弘时。于是,他在立储后的第四年,就以“放纵、行事不谨”等理由剥夺了弘时的宗籍,彻底消除了夺嫡隐患,为弘历登基扫除了一切障碍。

可以说,没有雍正埋头苦干十三年,锐意拓新、革旧除弊,弘历就不可能那么顺利地继位,也就不会出现所谓的 “康乾盛世”。

清朝乾隆时期没有出现夺嫡之争的原因是什么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乾隆从小在康熙身边长大,但骨子里的基因却有大半来自雍正。所以,他对祖父注重亲情的宽仁学得不多,反而将父亲的冷酷发挥得淋漓尽致。只不过,他跟父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雍正是儿子少兄弟多,冷酷的一面都给了手足;他是儿子多兄弟少,把冷酷的一面都给了骨肉。

乾隆继位之后,除了坚决贯彻执行雍正制定的三套制度外,还对儿子们采取了“先政治后亲情”的高压政策。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就是这种高压政策下的最早牺牲品。

清朝乾隆时期没有出现夺嫡之争的原因是什么

皇后大丧期间,只因永璜和永璋没有表现出极度悲伤,就被冠以“不尽人子之道,孝道礼仪全无”等罪名剥夺宗籍。而且在当着满朝文武宣布时,乾隆甚至还说出:“若不安分度日,不知追悔,尚有非分之想,日后必以兄弟相残而止。与其令伊等兄弟相杀,不如朕为父者杀之”的恶毒训诫。

受到如此惊吓,二十一岁的永璜回家一年多就命归黄泉,十四岁的永璋虽然在惊恐中强撑了十多年,最终也没有活过二十六岁。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诸皇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只要乾隆稍有不高兴,或者得知那位皇子的行为不尽如人意,就会对其严厉斥责和打压。

清朝乾隆时期没有出现夺嫡之争的原因是什么

就这样,乾隆一生虽然孕育了十七位皇子,除了夭折、早薨和被过继出去的两个儿子,到禅位时就只剩下了八子永璇、十一子永瑆、十五子永琰和十七子永璘。而在这四人当中,永璇身有残疾、无心帝位;永瑆无心政事、沉迷书法;永璘四处游荡、明哲保身;最终就只剩下永琰一根独苗,也就是嘉庆皇帝,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夺嫡之争。

--
免责声明:凡未注明原创的内容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文控 - Guwenkong.com
古文控 - Guwenkong.com

Copyright © 48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十八史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2001862号-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