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清朝最后的猛将僧格林沁英雄末路,死于16岁少年之手

四十八史
2019/07/09 10:35

13世纪初,成吉思汗铁木真率领蒙古铁骑,多次发起对外征服之战。蒙古铁骑一度饮马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

19世纪中期,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二十六代孙僧格林沁活跃在历史舞台。他挥师围剿了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北伐军,又于1859年在天津大沽口打败了英法联军,取得了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

因此,人们将僧格林沁称为“清朝最后的猛将”。

僧格林沁,蒙古科尔沁旗(今属内蒙古)人,自幼就擅长骑射。由于出身好,14岁就世袭为郡王,来到京城,在皇帝身边做事,担任御前大臣,深受道光帝咸丰帝的宠幸。职务也是“嗖嗖嗖”地往上蹭,官至镶白旗满洲都统,那可是龙兴之地的最高军政长官。

作为清廷信赖的大将,僧格林沁在治军方面很有一套。他所统领军队,是清军中的精锐力量。在行军作战方面,僧格林沁作风相当顽强,敢打硬仗、恶仗。这就是为什么他在大家都很惧怕“洋鬼子”的时候,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大沽口一举击败不可一世的英法联军。

然而,僧格林沁的个性弱点也很突出。他天性骄横、不善用谋,一句话,就是李逵一样的有勇无谋之辈。他适合在前线冲锋陷阵,却未必能够在后方运筹帷幄。刘体仁在《异辞录》中说僧格林沁“将蒙古铁骑,驰逐中原,可谓勇矣,而计谋不定,故无成功之望。”

如前所述,僧格林沁曾经先后打败了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北伐军,以及英法联军。可是,前者属于孤军深入,清军以逸待劳,打胜仗实属理所当然。后者总共才被毙伤434人,象征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直到1865 年,僧格林沁才迎来真正的恶仗。正是这次恶仗,将僧格林沁打回了原形。

当时,直隶、山东及河间府一带捻军四起。僧格林沁奉命率部征伐。他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节制调遣直、鲁、豫、鄂、皖五省的兵马,对捻军进行围剿。在围剿个过程中,僧格林沁大开杀戒,杀得天昏地暗。其血腥程度直追曾国藩的“曾剃头”和袁世凯在山东的“袁剃头”。

可是,僧格林沁杀得越狠,也越发激发了当地百姓的同仇敌忾。形势对僧格林沁越来越不利,只是,他还根本没搞清楚状态。

当年5月,捻军名将张宗禹采取“打围战术”,将僧格林沁一万余骑兵引诱到山东曹州。僧格林沁求胜心切,想将捻军一网打击,“毕其功于一役”,没料到却一头钻进捻军早就准备好的包围圈。

僧格林沁全军覆没,他只身逃窜,潜伏在一块麦田里。一名负责搜索的捻军少年发现了他,他不知道这位身穿黄马褂的清军就是大名鼎鼎的僧格林沁,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刀下去,僧格林沁就此丧命,时年54岁。

当僧格林沁毙命的消息传到清廷时,同治帝慈禧太后如丧考妣。清廷最后一名八旗猛将死了,以后,他们不得不依赖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人了。

对了,杀死僧格林沁的捻军少年叫张皮绠。据说,至今山东一地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张皮绠,真正强,麦稞地里杀僧王!”山东的朋友可以帮勇哥考证一下,有这回事吗?

--
免责声明:凡未注明原创的内容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文控 - Guwenkong.com
古文控 - Guwenkong.com

Copyright © 48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十八史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2001862号-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