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郡国(政治制度)

西汉郡国

所谓郡是指郡县,国是指封国,而郡国制则为西汉初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郡和封国同是汉初地方高级的行政区划,郡直属于中央,封国则由分封诸王统治。由是二者并行,使全国形成封国与郡国并存的郡国制度。但由于时间一久,封国势力逐渐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中央难于驾驭。故文帝时,贾谊曾建议削弱诸侯;至景帝,晁错更进一步提议削减诸王封地,由是诸王为求保障自身利益,起兵反对汉室,史称「七国之乱」。及后景帝派周亚夫平定叛乱,诸王被杀。自此,景帝将王国军政大权、官吏任免权全归中央,分封王国名存实亡。

建制沿革

汉初,刘邦鉴于秦王朝孤立而亡的教训,广建王侯。先封“异姓七国”(韩、赵、楚、淮南、燕、长沙、梁),继而在消灭异姓六国(长沙除外)的过程中建立“同姓九国”(楚、荆、代、齐、赵、梁、淮阳、淮南、燕),实行了郡、国并存制。

汉郡国

汉初的王国不但统率侯国或数县,而且常常兼数郡之地,严重地威胁和阻碍了中央的统治权。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高祖于秦郡外增置26郡(谭其骧《汉百三郡国建置始考》的考证较精,指出高祖实增为19郡),其中三分之二的郡是在诸侯王国内;且诸侯王国多“兼数郡之地,……吴王濞封有四郡五十余城”,“大者或五、六郡”,因而汉初60郡中,同姓九个诸侯王国和异姓仅剩的长沙国共有40余郡,汉帝自领的郡只有15个。

以后,文帝、景帝、武帝多次削藩,令诸王不得自治其国,所属官吏皆由天子授予。景帝时,一诸侯国便只领一郡,王国和郡自此在行政区划上才处于同一级别。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至西汉末年有郡国103,其中除三辅(沿京畿地区的三郡)外,有郡80、国20;大郡领县三、五十个,大国领县最多十余个,小国仅领县三、四个。可见,西汉末年郡和国级别虽相同,实际上是郡大国小。

王莽时,郡数增至125。东汉初,光武帝考虑到连年战争、国空民虚的情况,为减少官役,与民休息,对郡、县曾大加并合。《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建武六年(30年)“并省四百余县”,约相当于当时县数的四分之一;继而累并郡、国13,占当时郡、国总数的十分之一强。以后,又遵西汉之制,至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共有郡、国105,并成为较稳定的行政区划,直到东汉末。

汉县

郡下统县,战国已然,秦王朝推行全国。汉承秦制,仍在郡下辖县,并有所发展。《汉书·百官表》云:县“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表明西汉的县级行政区划,已有县、国、邑、道之别。 据《汉书·地理志》载,西汉在元封年间有一百零三郡,下辖“县、道、国、邑,千五百八十七”;据钱大昕在《二十二史考异》中根据郡、国所辖的县统计,西汉实有县级行政单位1578个,其中:县1344、侯国188、道30、邑16。王莽时,全国125郡,国下领县、邑2203个。东汉永和五年时,全国105个郡,国下辖“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较西汉末几乎少去三分之一。

发展情况

西汉行政区划制度,在西汉一代二百年间(前202年~公元8年)的疆域和政区变化很大。初期的版图小于秦代﹐北方的河套地区为匈奴所占有﹐南方五岭以南为赵佗所割据(见南越)﹐东南(今福建﹑浙南)地区和西南(今贵州﹑云南﹑川西南)地区也脱离了中央政权的管辖。全境只有四十余郡﹐其中大部分郡属汉高祖刘邦所建立的诸侯王国所有。

汉初诸侯王国地位远在汉郡之上。景帝三年(前154)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以后,诸侯王国支郡逐渐被削,诸侯王特权被夺﹐王国地位降格,与郡同为一级行政区划。汉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遂行郡(国)县两级制,与秦代的单一郡县制实质上没有什么差别。

文景两代相继执行的以亲制疏和众建诸侯之策﹐使王国数目增多,领域缩小;景帝悉收王国支郡以属中央,又使汉郡数目激增,至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共有王国二十五(西汉一代王国最高数),汉郡四十三。但是版图仍与汉初一样,并未扩大。

武帝时代,大力开广三边,不但恢复旧秦版图,而且大有扩展。在河套地区﹑河西走廊﹑五岭以南﹑西南夷地区﹑鸭绿江流域及朝鲜半岛北部共辟置新郡二十多个,又将东南沿海的闽越和东瓯地区并入会稽郡。元封三年(前108)时,西汉王朝版图已达极盛。同时,汉武帝刘彻又施行推恩法,进一步蚕食王国封域,增设新郡,故至太初元年(前104年),全境共有一百零九个郡国,为西汉一代郡国最高数,其中郡九十一,王国十八。

武帝天汉年间以后,历昭帝﹑宣帝至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间,陆续罢边郡七,除王国一,置新郡二,郡国总数减至一百零三,但版图变化不大。此后诸侯王国仍时有置废,郡国名称亦时有更改,但长期稳定在一百零三郡国之数。《汉书·地理志》所载一百零三郡国名目即是平帝元始二年(公元 2)时的行政区划。

以下选取景帝中元六年﹑武帝太初元年及平帝元始二年三个特征年代的郡国名目,列表以表示西汉中叶以后郡国的变动大势。前无后有的郡国即为新辟或增设﹐前有后无的即为罢省,郡国名称沿而未革者则以─表示﹐标有*号者为边郡。

汉武帝以后分全国为司隶部一,刺史部十三﹐共十四个监察区。上述一百零三郡国即依地域分属这十四部。

西汉末年,王莽秉政。平帝元始五年,王莽以经义更州名分界,凡十二州。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室,取代汉朝。取消刘氏诸侯王国,悉改为郡;又将西汉四郡予以析分,大郡至有分为五者,迄于天凤元年(公元14年),总共有郡一百二十五。其后郡名﹑郡境岁复变更,一郡至五易名而还复其故,十分混乱,未及数年,而新室已亡。东汉初年仍沿用西汉元始间郡国之名,至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方有所并省。

初年仍沿用西汉元始间郡国之名,至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方有所并省(见东汉郡国)。

郡国表

司隶部

【京兆尹】治长安(今陕西西安)

下辖:奉明(今陕西),霸陵,南陵,杜陵,蓝田,新丰,下邽,郑县,华阴(驻京辅都尉),湖县。

【左冯翊】治长安(今陕西西安)

下辖:阳陵,长陵,高陵(驻左辖都尉),万年,栎阳,池阳,谷口,云陵,云阳,祋栩,频阳,莲勺,重泉,沈阳,褒德,临晋,征县,郃阳,夏阳,粟县,衙县,鄜县,翟道。

【右扶风】治长安(今陕西西安)

下辖:安陵,渭城,平陵,茂陵,槐里,鄠县,盭厔,武功,郿县(驻右辅都尉),美阳,好畤,虢县,郁夷,陈仓,雍县,杜阳,漆县,陈麋,汧县。

【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下辖:安邑,大阳,垣县,猗氏,蒲反,解县,汾阴,皮氏,左邑,闻喜,绛县,临汾,长修,骐国,平阳,襄陵,杨县,彘县,北屈,蒲子,狐滠,端氏,河北。

【弘农郡】治弘农(今河南灵宝北)

下辖:弘农,陕县,黾池,新安,宜阳,陆浑,卢氏,析县,丹水,商县,上雒。

【河南郡】治雒阳(今河南洛阳)

下辖:雒阳,平县,河南,谷城,平阴,新成,梁县,偃师,巩县,缑氏,成皋,荥阳,故市,京县,密县,新郑,苑陵,开封,中牟,阳武,卷县,原武。

【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陡)

下辖:怀县,武德,平皋,州县,温县,野王,波县,河阳,轵县,沁水,修武,获嘉,汲县,共县,朝歌,荡阴,隆虑。

豫州刺史部

【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

下辖:阳翟,长社,颍阴,阳城,崇高,纶氏,周承休,成安,郏县,父城,颍阳,襄城,昆阳,舞阳,定陵,郾县,临颍,新汲,许县,鄢陵。

【汝南郡】治平舆(今河南平舆)

下辖:平舆,南顿,博阳,汝阳,阳城,西华,长平,召陵,定陵,上蔡,灈阳,吴房,西平,阳安,安昌,郎陵,成阳,宜春,安成,慎阳,安阳,新息,弋阳,新蔡,期思,富波,慎县,汝阴,细阳,铜阳,宜禄,新阳,新郪,项县。

【沛郡】治相县(今安徽萧县青龙集)

下辖:相县,扶阳,萧县,沛县,丰县,芒县,敬丘,建平,粟国,祁乡,酂县,谯县,城父,建成,郸县,竹县,铚县,山桑,龙亢,平阿,下蔡,向县,义成,蕲县,谷阳,符离,虹县,夏丘,广戚。

【梁国】治睢阳(今河南商丘)

下辖:睢阳,蒙县,黄国,甾县,已氏,虞县,下邑,杼秋,砀县。

徐州刺史部

【广陵国】治广陵(今江苏扬州北部)

下辖:广陵,江都,高邮,平安。

楚国】治彭城(今江苏徐州)

下辖:彭城,留县,武原,傅阳,吕县,梧县,甾丘。

【临淮郡】治徐县(今江苏泗洪)

下辖:徐县,高平,僮县,取虑,下相,旮犹,睢陵,淮陵,盱眙,东阳,高山,赘其,堂邑,舆县,富陵,淮阴,淮浦,射阳,盐渎,海陵。

【泗水国】治凌县(今江苏泗阳西北)

下辖:凌县,泗阳。

【东海郡】治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北)

下辖:郯县,容丘,良成,下邳,建陵,司吾,厚丘,曲阳,海西,平曲,朐县,东安,祝其,即丘,襄贲,开阳,临沂,兰陵,缯县,永县,阴平,建阳,戚县,新阳,昌虑,合乡,南城,费县。

鲁国】治鲁县(今山东曲阜)

下辖:鲁县,汶阳,卞县,驺县,蕃县,薛县。

【琅邪郡】治东武(今山东诸城)

下辖:东武,诸县,折泉,高阳,广阳,新山,魏其,高乡,赣榆,海曲,琅邪,昆山,机工山,箕国,东莞,灵门,平昌,梧成,朱虚,瓶国,临原,房山,姑幕,祓国,黔陬,柜县,不其,皋虞,长广。

青州刺史部

【东莱郡】治掖县(今山东莱州)

下辖:掖县,阳乐,当利,平度,卢乡,阳石,临朐,曲成,徐乡,黄县,牟平,育黎,东牟,昌阳,不夜。

【胶东国】治即墨(今山东平度古岘镇)

下辖:即墨,郁秩,下密,壮武,邹卢,挺县,观阳。

【高密国】治高密(今山东高密)

下辖:高密,夷安,昌安,石泉。

【北海郡】治营陵(今山东昌乐)

下辖:营陵,安丘,平寿,柳泉,益县,寿光,平望,饶国,都昌,密乡,平城,斟县,淳于,胶阳。

【甾川国】治剧县(今山东寿光)

下辖:剧县。

【齐郡】:治临淄(今山东淄博)

下辖:临淄,昌国,广县,西安,利县,巨定,台乡。

【千乘郡】治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

下辖:千乘,狄县,东邹,建信,漯沃,蓼城,乐安,琅槐,博昌,被阳,高苑。

【济南郡】治东平陵(今山东章丘龙山)

下辖:东平陵,台县,历城,著县,宜城,朝阳,梁邹,阳丘,土鼓,于陵,般阳,邹平。

【平原郡】治平原(今山东平原)

下辖:平原,高唐,阳阿,羽国,瑗县,杨虚,龙额,祝阿,漯阴,安德,重丘,鬲县,安陵,般县,平昌,朸县,富平,乐陵。

并州刺史部

【上党郡】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

下辖:长子,屯留,壶关,泫氏,高都,阳阿,谷远,铜鞮,余吾,襄垣,潞县,沾县,涅县。

【太原郡】治晋阳(今山西太原晋源)

下辖:晋阳,榆次,阳邑,上艾,祁县,京陵,中都,邬县,界休,兹氏,平陶,大陵,狼孟,盂县,阳曲,虑虒,葰人,广武。

【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下辖:善无,武州,中陵,马邑,埒县,楼烦,阴馆,汪陶,剧阳,繁畤,崞县,强阴,活阳,平城。

【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代王城)

下辖:代县,当城,桑干,阳原,狋氏,平舒,灵丘,广昌,卤城,班氏,平邑,道人,参合,高柳,延陵,马城,且如,东安阳。

【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

下辖:成乐,武进,琥城,骆县,桐过,定襄,安陶,武要,武皋。

【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下辖:云中,沙陵,阳寿,沙南,桢陵,咸阳,犊和,原阳,武泉,北舆,陶林。

朔方刺史部

【北地郡】治马领(今甘肃庆阳)

下辖:马领,郁郅,略畔道,义渠道,直路,泥阳,鹑孤,大要,弋居,归德,富平,廉县,灵武,方渠。

【上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鱼河堡)

下辖:肤施,独乐,阳周,平都,高奴,定阳,雕阴,漆垣,奢延,龟兹,白土,高望,桢林,平都,襄洛,浅水,雕阴道。

【西河郡】治平定(今陕西神木北)

下辖:平定,谷罗,广衍,富昌,圜阴,圜阳,鸿门,临水,皋狼,蔺县,隰城离石,中阳,土军,平周,阴山,虎猛,大成,增山。

【五原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达拉特西北)

下辖:九原,临沃,稒阳,武都,曼柏,南舆,河阴,宜梁,成宜,西安阳,河目,五原。

【朔方郡】治朔方(今内蒙古乌拉特旗南部)

下辖:朔方,渠搜,呼遒,修都,广牧,临河,沃野,临戎,三封,窳浑。

冀州刺史部

【魏郡】治邺县(今河北磁县南)

下辖:邺县,梁期,武始,武安,涉县,邯云,即裴,斥丘,平恩,清渊,馆陶,元城,魏县,阴安,繁阳,内黄,黎阳,邯沟。

赵国】治邯郸(今河北邯郸)

下辖:邯郸,易阳,襄国,柏人

【广平国】治广(今河北鸡泽旧城营)

下辖:广平,曲周,南曲,斥章,列人,曲梁,广年,南和,朝平,平乡,任县,张县,广乡。

【清河郡】治清阳(今河北清河)

下辖:清阳,信成,缭县,枣强,复阳,东武城,东阳,绎幕,隃县,灵县,信乡,厝县,贝丘。

【信都国】治信都(今河北冀县)

下辖:信都,辟阳,广川,历县,修县,高堤,观津,武邑,东昌,下博,乐乡,桃国,扶柳,昌成,西梁,南宫。

【河间国】治乐成(今河北献县)

下辖:乐成,侯井,弓张,武隧。

【巨鹿郡】治巨鹿(今河北鸡泽平乡城)

下辖:巨鹿,新市,广阿,象氏,柏乡,廮陶,杨氏,历乡,堂阳,贳县,敬武,宋子,临平,安乡,安定,乐信,深泽,下曲阳。

【真定国】治真定(今河北正定)

下辖:真定,稿城,肥累,绵曼。

【常山郡】治元氏(今河北元氏北部)

下辖:元氏,石邑,关县,封期,平棘,鄗县,房子,中丘,桑中,井陉,蒲吾,乐阳,灵寿,上曲阳,南行唐,九门。

【中山国】治卢奴(今河北定州)

下辖:卢奴,安险,陆成,安国,苦陉,毋极,新处,望都,唐县,曲逆,北平,北新城。

兖州刺史部

【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

下辖:濮阳,白马,燕县,离瓜,顿丘,观县,乐昌,东武阳,阳平,清县,发干,聊城,博平,临邑,东阿,须昌,寿良,范县,廪丘,黎县。

【济阴郡】治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下辖:定陶,乘氏,成阳,句阳,葭密,吕都,冤句,鄄城。

【陈留郡】治陈留(今河南开封)

下辖:陈留,浚仪,小黄,封丘,酸枣,长垣,长罗,济阳,东昏,外黄,成安,雍丘,尉氏,襄邑,宁陵,傿县,平丘。

【淮阳国】治陈县(今河南淮阳)

下辖:陈县,圉县,扶沟,阳夏,固始,宁平,苦县,柘县

幽州刺史部

【渤海郡】治浮阳(今河北沧州)

下辖:浮阳,中邑,章武,柳国,阳信,高成,定国,童乡,千童,重合,重平,高乐,东光,阜城,修市,南皮,景成,参户,束州,东平舒,文安,安次。

【涿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

下辖:涿县,西乡,良乡,临乡,故安,范阳,容城,新昌,益昌,阿陵,高阳,州乡,武垣,广望,蠡于,谷丘,安平。

【广阳国】治蓟县(今北京西南城区)

下辖:蓟县,广阳,阴乡,方城。

【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大古城)

下辖:沮阳,军都,昌平,夷舆,居庸,泉上,且居,茹县,下落,潘县,涿鹿,广宁,宁县,汝祁。

【渔阳郡】治渔阳(今北京怀柔统军庄)

下辖:渔阳,安乐,狐奴,平谷,路县,雍奴,泉州,犷平,滑盐,白檀,要阳。

【右北平郡】治平刚(今内蒙古宁城)

下辖:平刚,石城,无终,俊靡,徐无,夕阳,昌城,广城,土根。

【辽西郡】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

下辖:阳乐,且虑,宾徒,徒河,狐苏,交黎,临渝,柳城,文成,肥如,海阳,新安平,令支。

【辽东郡】治襄平(今辽宁辽阳)

下辖:襄平,居就,新昌,安市,文县,郭平,沓氏,西安平,番汁,武次,房县,辽队,险陵,辽阳,候城,高显,望平,无虑。

【玄菟郡】治高句丽(今辽宁新宾永陵)

下辖: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

【乐浪郡】治朝鲜(今朝鲜平壤)

下辖:朝鲜,驷望,镂方,遂成,黏蝉,列口,带方,昭明,含资,夫租,屯有,不而,华丽,增地,浑弥,讲邯,海冥,前莫,蚕台,长岑,吞列,东暆,浿水。

益州刺史部

【汉中郡】治西城(今陕西安康)

下辖:西城,旬阳,长利,锡县,武陵,上庸,房陵,成固,南郑,沔阳,安阳,褒中。

【武都郡】治武都(今甘肃西和)

下辖:武都,上禄,平乐道,下辨道,修成道,河池,嘉陵道,故道,沮县。

【广汉郡】治梓潼(今四川梓潼)

下辖:梓潼,葭明,白水,刚氏道,阴平道,旬氐道,涪县,广汉,什方,雒县,绵竹,新都,郪县。

【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

下辖:成都,郫县,繁县,江源,临邛,汶江道,蚕陵,湔氐道,青衣,徙县,严道,旄牛。

【巴郡】治江州(今重庆)

下辖:江州,枳县,涪陵,临江,朐忍,鲁复,垫江,安汉,宕渠,充国,阆中。

【犍为郡】治僰道(今四川宜宾)

下辖:僰道,江阳,符县,资中,武阳,南安,南广,朱提,堂琅,存马,汉江。

【越巂郡】治邛都(今四川西昌)

下辖:邛都,苏示,卑水,台登,莋秦,阑县,灵关道,定莋,会无,三绛,姑复,遂久,青蛉。

【益州郡】治滇池(今云南呈贡)

下辖:滇池,胜休,俞元,同劳,昆泽,谷昌,连然,味县,毋棳,贲古,来唯,律高,双柏,秦臧,弄栋,云南,叶榆,比苏,不韦。

【牂牁郡】治且兰(今贵州贵定东)

下辖:且兰,平夷,毋敛,夜郎,谈稿,谈指,漏卧,漏江,同并,句町,宛温,都梦,进桑。

凉州刺史部

【安定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

下辖:高平,乌氏,泾阳,安武,彭阳,临泾,安定,阴盘,阴密,三水,祖厉。

【天水郡】治平壤(今甘肃通渭)

下辖:平壤,阳阿,成纪,略阳道,街泉,陇县,清水,戎邑道,绵诸道,望垣,冀县,勇士。

【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

下辖:狄道,大夏,首阳,襄武,西县,上邽,临洮,安故。

【金城郡】治允吾(今甘肃兰州西)

下辖:允吾,金城,枝阳,榆中,枹罕,白石,允街,令居,破羌,安夷,临羌。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肃武威)

下辖:姑臧,休屠,武威,宣城,鸾鸟,苍松,张掖,媪围。

【张掖郡】治觻得(今甘肃张掖靖安)

下辖:觻得,昭武,屋兰,删丹,日勒,氐池,番和,居延。

【酒泉郡】治禄福(今甘肃酒泉)

下辖:禄福,乐涫,表是,会水,玉门,池头。

【敦煌郡】治敦煌(今甘肃敦煌)

下辖:敦煌,龙勒,效谷,广至,冥安,渊泉。

荆州刺史部

【南阳郡】治宛县(今河南南阳)

下辖:宛县,西鄂,博望,雉县,鲁阳,犨县,叶县,堵阳,舞阴,比阳,平氏,复阳,隋县,章陵,襄乡,蔡阳,邓县,湖阳,朝阳,新野,棘阳,涅阳,穰县,安众,郦国,析县,丹水,顺阳,南乡,冠军,酂县,阴县,筑阳,山都,武当。

【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新洲城河西)

下辖:西陵,邾县,鄂县,沙羡,下雉,蕲春,西阳,黾县,平春,安陆,南新市,云社,竟陵。

【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

下辖:江陵,华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当阳,宜城,中卢,襄阳,编县,临沮,秭归,巫县。

【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

下辖:临沅,沅南,汉寿,零阳,孱陵,充县,酉阳,迁陵,沅陵,辰阳。

【长沙郡】治临湘(今湖南长沙)

下辖:临湘,益阳,罗县,下隽,醴陵,湘南,攸县,容陵,茶陵,安城,连道,昭陵。

【零陵郡】治泉陵(今湖南永州)

下辖:泉陵,重安,湘乡,昭阳,烝阳,夫夷,都梁,洮阳,零陵,始安,营浦,营道,泠道。

【桂阳郡】治郴县(今湖南郴州)

下辖:郴县,汉宁,便县,耒阳,阴山,南平,临武,桂阳,曲江,浈阳。

扬州刺史部

【九江郡】治阴陵(今安徽凤阳宋集附近)

下辖:阴陵,钟离,义成,当涂,平阿,下蔡,西曲阳,寿春,成德,合肥,浚遒,全椒,阜陵,历阳。

【庐江郡】治舒县(今安徽庐江)

下辖:舒县,临湖,襄安,居巢,皖县,寻阳,龙舒,六安,安风,雩娄,安丰,阳泉,蓼县。

【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州)

下辖:宛陵,春谷,芜湖,溧阳,丹阳,石城,秣陵,湖熟,句容,江乘,泾县,陵阳,黟县,歙县,于潜,故鄣。

【吴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

下辖:吴县,娄县,无锡,毗陵,曲阿,丹徒,阳羡,乌程,余杭,钱唐,富春,由拳,海盐。

【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

下辖:山阴,余暨,上虞,余姚,句章,鄮县,鄞县,剡县,诸暨,乌伤,大末,章安,永宁,东治。

【豫章郡】治南昌(今江西南昌)

下辖:南昌,余汗,鄱阳,鷍阳,海错,历陵,彭泽,柴桑,建昌,宜春,新淦,建城,临汝,南城,石阳,平都,庐陵,南野,鄠都,赣县,艾县。

交州刺史部

【南海郡】治番禺(今广东广州)

下辖:番禺,四会,中宿,增城,博罗,龙川,揭阳。

【苍梧郡】治广信(今广西梧州)

下辖:广信,邽阳,临贺,富川,冯乘,谢沭,猛陵,荔浦,端溪,高要。

【合浦郡】治合浦(今广西合浦)

下辖:合浦,高凉,临允,徐闻。

【郁林郡】治布山(今广西桂平)

下辖:布山,阿林,中溜,桂林,潭中,定周,领方,安广,增食,临尘,广郁。

【交趾郡】治嬴娄(今越南河内西北)

下辖:嬴娄,龙编,望海,西于,封溪,苟漏,麊泠,北带,曲阳,稽徐,定安。

【九真郡】治胥浦(今越南清化西北)

下辖:胥浦,居风,无编,无功,咸懽。

【日南郡】治西卷(今越南广治)

下辖:西卷,卢容,朱吾,比景,象林。

郡国制

郡国制内容

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势力和亡秦后的六国背景,首要任务是:勉力维持稳定局面,铲除异姓诸侯王,以分封子弟的方式,调和异姓诸侯王与郡国制的两极偏差,刘邦与项羽相争时,先后分封七个异姓王。称帝

后,又分封同姓九王,使后来中央政府及封国之间的对立,延续了很长的时间。汉初恢复封建制,同时又施行郡县制,使郡国杂处,以相牵制,对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起到积极作用。西汉实行郡国制,西汉初年设有60多个郡,至公元2年共103郡、国(封国);自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设了13“行部”,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最初称“郡守”,汉景帝时改称“太守”。

郡国制的目的

实际上郡国制并不能加强中央集权,当初实行封国制的是汉高祖刘邦,他无非是想给跟他打下江山的臣子和刘姓家族一个交代,没有想过这样做会影响后来的大汉政权的稳定. 所以才有后来汉武帝刘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推恩令和附益法,让诸侯名存实亡,跟一般的富室没有什么两样,这才真正解决了王国和侯国的问题。 主要还是加强中央集权但实行郡国并行制恐怕并非中央的本意实行封国制是历史的残留,早晚有一天是要削藩的。原本得意思是笼络人心,加强中央集权,可是后来就不好控制了,这也是导致七国之乱得祸根!

郡设郡守、太守;王国则是皇室宗亲,用来分封。郡国并行是为了维护中央统治的稳定,防止反叛。西汉中期,郡国的数量已超过100个。从管理的层次和幅度看,已有调整原有的郡县两级地方行政体系的必要,否则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于是中央政府便设立了巡行地方监督郡国守相的监察官员——州刺史。

郡国五铢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废止“半两”钱,开始推行五铢钱,其最早铸行的是一种被称之为“郡国五铢”的五铢钱。这种五铢钱是由地方上的郡国所铸行的。径2.5一2.6厘米,重3.5一4克.面有外廓无内廓,边缘毛糙不整,面文篆书“五铢”,顺读“五”字交笔较直,“铢”字金旁上部作箭簇状,有的出现穿上横,穿下横,穿上月牙,穿上半星,穿下半星,四决纹丶等记号。钱背有内外廓。由于中央政府仅规定五铢钱的钱式和重量,所以,各地郡国铸行的五铢钱显得很不规范。“五铢”钱从此开始,一直被采用了七百多年,是中国货币史上行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样式。

--

趣站迷
热门词条
  • 酷刑

    酷刑

    酷刑,指的是残酷的刑罚。酷,意为残忍、暴虐到极点。酷刑一词来……

  • 皇帝

    皇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

  •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

  • 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hézòngliánhéng)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

  • 太监

    太监

    太监,原指宦官中等级最高的人。现指被阉割生殖器后入宫服务的男……

Copyright © 48shi.com鲁ICP备2022001862号-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