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的谋略过人,在后武则天时代,几个向皇位发起进攻的女性中,只有她的能力可与武则天相媲美,她也坚持到了最后。据《新唐书》记载:“主方额广颐,多阴谋,后常谓类我。”《资治通鉴》记载:“太平公主沈敏多权略,武后以为类己。”太平公主长相富态,机敏而善谋略,无论从外表还是内在,都很像她的母亲。
武则天也很器重这个女儿,很多决策都让太平参与其中,很多重要及隐秘的事情,都放心地让女儿去办。比如,武则天的首任男宠薛怀义,便是太平处死的。薛怀义原本很受武则天的宠爱,但他本是市井无懒,水平不高,认不清自己的身份,慢慢恃宠而骄,后来竟变得丧心病狂,对武则天的安全都造成威胁。于是,武则天派女儿处理他。
这种事情比较棘手,处理不好会影响武则天的光辉形象,太平心领神会,干净利索的来了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令武则天十分满意。由此可见,太平公主不但心思缜密,谋略过人,而且心狠手辣,确实不逊于她的母亲,是个能办大事的人。
后武则天时代的政局云谲波诡,太平公主始终在风口浪尖上。韦后与安乐母女一直视太平为大敌,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对她这个小妹也很忌惮,玄宗李隆基与姑姑斗争了三年多。充分体现了太平的足智多谋。
她势力最大时,号称“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宰相萧至忠、窦怀贞散朝后不回家,先到太平公主府上汇报工作,加上李旦对他的纵容,那时的太平公主可谓呼风唤雨,跺一脚,整个大唐都得为之一震。将已经成为皇帝的李隆基,斗得成了光杆司令。如果不是李隆基及时发动政变,很有可能被姑姑从皇位上拉下来。
那么,太平公主既然能力不逊于母亲武则天,为何没能当上女皇呢?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其一、公主身份
武则天的身份是李家媳妇,高宗李治身体不好,让皇后帮忙理政,从道理上说得过去;李治去世后,武则天作为皇家主妇,有照料家族的义务,所以才临朝称制,这也符合传统;自立为帝也可说成是儿子不争气,作为李家主妇与家长,主动肩负起了李家产业,最后还了回去。
而按照传统,女子出嫁后就是外人,回娘家反成了串亲戚。人们从情感上可以容忍妻子替丈夫当家,母亲替儿子当家;却不能容忍妹妹替哥哥当家,姑姑替侄子当家。
太平虽贵为大唐公主,出身比武则天要高贵的多,而这身份却成了太平的短板。
其二、根基不稳
太平公主虽然号称“宰相七人,五出其门”但她能控制的范围太小,仅局限于金字塔的顶端的少数几人,而中低层官员,与广大地方,太平无能为力。
反观武则天,三十岁成为皇后,三十六岁便参预朝政,六十六岁才登基为帝。在她参政执政的三十年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得到了各级官员的认同。
武则天笼络人心很有一套,或开科举或破格提拔,许多寒门才子得以入仕。武则天还利用封禅泰山、皇子大婚等机会,主动奏请皇帝,让全国官吏统统加官进爵,称为“泛阶”。通过这些手段,朝廷上下、各个地方,都对皇后感恩戴德。
所以,先天政变中,李隆基消灭了太平公主的几个心腹后,她便大势已去,没有还手的本钱了。
其三、对手强大
武则天夺权的主要对手是自己的儿子。前半程,在与长子李弘,次子李贤的斗争中武则天稳固了地位;后半程,在与三子李显,幼子李旦的斗争中武则天攫取了帝位。
母亲与儿子斗,母亲的优势很大,因为不孝从古到今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李贤在哥四个中最能干,也最刺头,但也只敢暗地里与母亲较劲,明面上还得顺从母亲。他的下场也最惨,被母亲逼死。所以,传统伦理使武则天在夺权斗争中占尽了优势。
而太平公主主要的对手是侄子李隆基,姑姑虽然也是长辈,但权威远没有母亲大。李隆基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就能说服自己拿起干掉姑姑的屠刀。
再者,武则天的三子李显,幼子李旦都是平庸之辈,手腕与能力远逊于母亲,武则天稍稍发力,就搞得他们两个一个被废,一个退位。
反观李隆基,当时虽然年轻,但能力远超父辈。一个庶出的老三,不杀兄逼父,不武装政变,悄无声息的就坐上了龙椅。之后还带领大唐开创“开元盛世”,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与他为敌,太平公主的运气确实不好。所以,太平公主固然谋略过人,固然手腕强硬,但却奈何不了侄子。奋斗到了,离女皇的目标,还差着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