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于谦为什么会被称为“就时宰相”?他有哪些事迹?

四十八史
2020/12/23 09:42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代于谦这首《石灰吟》很多人从小就能背诵。诗人在写石灰,也是在写自己。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于永乐十九年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公元一四四八年,于谦结束了二十几年的地方官任期被调入中央,任职是兵部左侍郎,此时的兵部最高长官是邝埜,可以说于谦是二把手。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太监王振的鼓动下匆忙率领五十万明军北上征讨瓦剌,谁曾想土木堡一战,大军损失过半,主要大臣基本战死,自己也被瓦剌军队生擒。明史:“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骡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满载而还”。如此战败消息传到京城,文武百官都慌了,皇帝都被俘了,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很多官员提议迁都南京。

值此国家危难之际,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却坚决反对。朝堂上于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他认为如果弃守京师南逃,那大明将大事去矣,所以主张选立新君,固守京师。8月29日,监国郕王朱祁钰大臣的拥戴下继承皇位,同时于谦也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对瓦剌军的作战事宜。

他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在这场京师保卫战中,于谦可谓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于谦力保京师,说不定蒙古会再次入主中原。所以被称为“救时宰相”。

7年后,明代宗朱祁钰病危,太子朱见济夭折,皇位后继无人,在此局势下,石亨、徐有贞等拥朱祁镇起事复位,史称“夺门之变”。于谦有军队在手,却未动一分,任由局势发展,朱祁镇复辟成功,于谦成为复辟的牺牲品,人被杀,家被抄。于谦的名声一直到明宪宗时才恢复过来。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
免责声明:凡未注明原创的内容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文控 - Guwenkong.com
古文控 - Guwenkong.com

Copyright © 48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十八史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2001862号-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