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想要改变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榆木脑袋的人,能把你气死,那要是想要改变一个从根子里都已经腐朽到不行的清王朝的统治者们,会有什么改变呢?在清朝末年的时候,西方的进步思想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社会,并且开始影响着中国,但是这种思想并不是很受当时统治者的欢迎。
原因有二:首先,西方的进步思想是君主立宪制体制或者是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这其中不管哪种政体都会把高高站立在中国老百姓头上的这个皇权统治者给顶替掉,这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景象,因此他们不会同意这件事情。
其次,新思想的与旧思想的碰撞必然有一方要认输,新旧之间的交替转换,旧思想必定会在无可奈何时变更为新思想的附庸者,但是必定多磨难。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就连满清末年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也是搞了很多的变法图强的政策吗?像刚开始的百日维新,虽然是在以慈禧为首的强大顽固派的镇压下失败了,但是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改革派却是在寻求一种能够拯救当时中国的办法,这里面虽然有光绪帝想要向慈禧太后夺取政权的野心,但是其内心变法图强的想法还是很重要的,不然夺过来的不过是一副空壳有什么用呢?
从上面看我们知道的一个要点就是,清朝末年的时候,统治者内部权力之争很是激烈,尽管在内忧外患如此严重的情况下。这就是清朝统治者最后走向灭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不管其他,只想着自己的权力有没有抓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顽固派最后取得了胜利,但是新思想和新事物却在不断地涌入当时的社会,而顽固派也只是一时的胜利,并不能确定自己能很好地掌握好自己现在拥有的,那么怎么办呢?寻求变法,试图图强。
洋务运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我们不管洋务运动在最后的失败与否,单看洋务运动风风火火的办起来之后,一大批民族实业算是拔地而起了,在后期,清朝的赋税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收得了,而民族实业的税额虽然有一部分跑到了那些达官贵人手里了,但是也在一定程度的支撑着这个庞大羸弱的帝国在前进着。
随着不平等条约的不断签订,清朝能还得起的账已经没有了,剩下的不过是一副骨架,要什么没有什么了,特别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再次被激化,更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接触变法图强的方式,希望能改变这个现状,也有更多的民主人士开始在寻求一种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政体来挽救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
如果说在这个中间没有辛亥革命,那么清朝还会继续走下去,这个时候那些腐朽不堪的统治者一定会接受那个还给他们保留了一点颜面的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虽然没有了实权,但是却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在那个时候只能是退而求其次了。政体改变之后,清朝的原来统治者已经没有了实权,上台的或许就是内阁制的成员了,这里面有很多的可变性,如果是蒋介石一干人等上台执政,或许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建树。但是在政体的影响下,会有有能力的人带领中国走向美好的未来的。
但是基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体制所建立后的影响,我认为在清朝建立君主立宪制之后,中国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因为这样的情况比不适合现在的中国,几千年的分分合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在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的领导下,中国才能再次走向富强,而不是一个精神上的腐朽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