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要想实现阶级跨越,那么只有读书考取功名才是最好的出路。科举制的出现使得平民百姓也有获得官职的机会。在科举制中,获得第一名被称之为状元。前三名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一旦成为状元,就能平步青云,获得皇帝的青睐。那些和他同年的考生都会对他尊敬有加,甚至有些已经身在朝中的官员都会有意拉拢。而一旦入朝为官,可谓前途一片光明,同级的官员一定会礼让三分。可见状元的分量之重,那么状元到底能获得多高的官衔呢?
在明清时期,状元一般会进入翰林从六品翰林开始历练,不要小瞧这区区六品翰林。就算只比七品知县高一级,但翰林院毕竟是天子脚下的机构,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翰林们接近皇帝的机会多,也就更能讨皇帝的喜欢,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到时什么权利富贵,名望身份,全都不在话下。
实际上,皇帝对新科状元也会格外恩赐,让其风光无限。如让状元郎骑着高头大马,带着队伍上街游行、为他摆酒设宴、亲自赐官等等。以此来表明自己对状元的赏识与重视,更能刺激天下读书人对中榜的向往,是激励人才的最好办法。一想到这样的风光,读书人们都万分向往,因此状元就成了他们的不懈追求。
前文讲述的是文状元的事,武状元也有不少门道。从六品的护军校、骁骑校之类的官职做起是一般武状元的道路。本来在宋朝是没有武状元这一说法的,当时习武之人考取了功名也只能从军官做起,然后去边疆驻守,一步一步升迁。从南宋开始,就有武状元出现了,若状元愿意入军,直接就是正将。第二第三名则可以升为副将,其后两名可以成为准备将。
费了这么多笔墨,状元们在古代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状元也作为一种荣誉一直被大家追捧。但是为什么能在历史上留名的状元却少之又少呢?有如此殊荣,理性被历史记住,但实际上却很少被提起。遍览史书就会发现这种现象,在历史中出名的不是文人骚客就是征战沙场的武将!
而反观状元在走上仕途后,有的认真做事奈何没什么大政绩,有的有意做出政绩却处处受挫。最有名的就是宋朝的大奸臣秦桧,可惜他却是被世人唾骂才名留青史的。因此,文臣若想留名实在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