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端于小亚细亚半岛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犹如当年打进西欧的阿拉伯人一样,给基督教世界的欧洲带来了莫大的恐慌。他们先是拿下了拜占庭帝国的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控制了博斯布鲁斯海峡,之后攻下了巴尔干半岛的希腊等地。在雄才大略的苏丹苏莱曼一世的领导下,兵锋直指匈牙利和奥地利,力图征服东南欧地区。在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的疆域和实力瑧于全盛,其海军亦称雄于地中海等地。
处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天主教势力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罗马教廷依然是欧洲最大的封建领主,威尼斯王国海上贸易发达,已经在美洲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的西班牙也力图在欧洲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奥斯曼帝国的继任苏丹塞利姆二世准备各个击破,先拿最弱的威尼斯开刀,在公元1571年派遣6万大军,悍然登陆威尼斯控制下的塞浦路斯岛。
富庶的塞浦路斯岛(图片来自网络)
面对强大的的奥斯曼军队的威胁,威尼斯王国是无法独立抵挡的,只能向天主教世界求援。在教皇庇护五世的斡旋下,威尼斯与西班牙和罗马教廷,还有马耳他骑士团等组成了天主教联军,开往东地中海塞浦路斯的勒班陀港附近,与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展开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战。谁都没料到,一直所向披靡的奥斯曼军队吃了个大瘪,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读者们进行分析。
一、奥斯曼内部问题重重
有“先帝”苏莱曼一世打下的基础,奥斯曼帝国这时可谓风光无两,整个东地中海以及北非都是其势力范围。然而在塞利姆二世的统治下,国家已经出现了诸多的内部问题。
首先是塞利姆二世自己的问题。
与雄才大略的“父皇”不同,他登基后就开始沉迷酒色,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获得了一个“酒鬼塞利姆”的绰号,国政大多交给自己的国相处理。他也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战略眼光和政治军事才能,虽然在位期间为了巩固王位,也发动战争夺取了一些地盘,但是在勒班陀海战中充分暴露了他好大喜功和用人不当的弱点,明知条件不利还强令海军出战,对此次失败他毫无疑问是要负领导责任的。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塞利姆二世,自1566年起在位直至逝世(图片来自网络)
其次是军队内部的问题和矛盾。
一方面,被苏丹任命的主帅阿里帕夏是个毫无海战经验的将领,靠着对苏丹的忠诚甚至是跪舔而上位,这样的统帅自然是指挥不好海战的。另一方面,奥斯曼海军的成分也比较复杂,海盗出身的一线将领和中央派下来的前线领导处不好关系,这对整支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无疑是一种大的损害。
常年出征在外,海军的补给和维护也是漏洞百出。船员们出海大半年,人人都非常疲惫,时有逃兵开溜的情况发生。沾满海草和破损的船只都没来得及清理和修复,又要应付新的出征计划,自然损耗也是越来越大。
虽然有这些问题存在,但奥斯曼海军毕竟是一支久经沙场的优秀部队,只要部署和指挥得当,还是有胜过对方的希望的。遗憾的是,他们也没能做到这一点。
奥斯曼舰队指挥官阿里帕夏(图片来自网络)
二、天主教势力“暂时”的空前团结
从公元11世纪开始,在罗马教廷的号召和组织下,欧洲的天主教势力发动了多次“十字军东征”。这种军事行动打着收复圣地的旗号,实际上是为了争夺土地财富和传播天主教。可惜东征的效果并不理想,十字军建立的国家最后被一个接一个地消灭。
无论是威尼斯还是其他天主教国家的经济都十分依赖于海上贸易,必须要保证海上交通线的畅通。威尼斯治下的塞浦路斯岛被奥斯曼帝国侵占,不仅使得威尼斯损失了一个重要的陆上贸易中转站和港口,整个东地中海的贸易航线都有被拦腰切断的危险,可别忘了正是土耳其人阻断了欧洲往东亚地区的陆上丝绸之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海家们才会冒死开辟通往东亚的新航线。而且拿下塞浦路斯后,土耳其人下一步进军目标必然是罗马教廷所在的亚平宁半岛,巨大的威胁使得天主教世界选择团结起来,只需教皇一通斡旋,便组织起16世纪的“新十字军”以对抗异教徒,“神圣同盟”由此产生。
15世纪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图片来自网络)
相比天主教世界的团结一心,奥斯曼帝国就是在孤军奋战了。虽然周边也有很多国家,如萨菲波斯等,但都因土耳其人之前的军事扩张而与之发生过冲突和战争,无法被争取为盟友,不在背后背刺就不错了。同时他们与北方的俄国关系也不好,可以说国际环境十分孤立。此外,新征服的地区如北非,巴尔干等地都暗藏着反土耳其人的起义和斗争,这些都是奥斯曼帝国内部的重重隐患。虽然自己实力强大,毕竟双拳难敌四手,面对这样的局势是很肉疼的。
之所以说天主教世界是“暂时的”团结,是因为各势力之间本就有很多矛盾和利益冲突,只是为了共同应对土耳其人的威胁才走到一起来了。这也预示着“神圣同盟”之后会发生分裂,在此暂且不表。
大战在即的勒班陀港(图片来自网络)
三、天主教联军的军备和士气更胜一筹
据史料记载,联军舰队有230艘左右的主力战舰,统辖8万名(另一种说法为5万名)包括士兵和水手在内的海上人员,指挥官是来自奥地利的年轻指挥官唐·胡安。奥斯曼的舰队有250艘左右的战舰以及9万名左右的海上人员,在数量上是占据优势的。
但是在军备上,土耳其人就没什么优势了。
首先是舰船方面,虽然当时双方的主力舰船都是狭长形的大型平底桨帆战舰,但是联军的火炮数量明显多于奥斯曼海军,其中6艘“大杀器”加莱赛船在甲板上和舷侧均装有火炮,占了火力上的优势。
其次是单兵装备方面,联军士兵大多装备了16世纪的火绳枪热兵器,比起大多还在使用弓箭的土耳其士兵也是更有战斗力,在海战中联军用火绳枪将对方士兵成片“枪毙”便是明证。海上作战最依赖的就是火力输出,如果火力被对方压制,再多人上阵也是去送人头的。
勒班陀大海战中两支强大舰队对阵的油画(图片来自网络)
论士气,唐·胡安所率领的天主教士兵有着对天主的狂热信仰和对尘世荣华的渴望追求,对异教徒的仇视也让他们的斗志昂扬。这次组建起数百年来最庞大的“十字军舰队”也让他们无比骄傲,力图通过此战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相比之下,土耳其士兵虽然也有着对宗教的虔诚信仰,但疲惫不堪的负能量使他们在士气上就差了联军一大截。
综上来看,联军的实力并不比土耳其人差多少,海军科技要高于对方,且主力舰船和人员大多由西班牙提供。虽然土耳其人的海军能够称雄东地中海和黑海等地,但西班牙当时可是控制半个美洲的海上帝国,在海战上可是一点都不虚。在勒班陀海战十几年后,西班牙便组织起一支规模庞大的“无敌舰队”。
丹麦画家洛克(1526-1583)所绘勒班陀战役中土耳其桨帆战船作战场面(图片来自网络)
四、天主教联军的战术表现优于奥斯曼军队
将整场战役复盘,我们可以发现,联军的作战目标是寻找奥斯曼的主力舰队并一举歼灭,从而夺回塞浦路斯岛,因此是进攻的一方。而奥斯曼军队的计划是依托勒班陀港坚固的防御工事,等待冬季暴风的到来,靠大自然的力量击退天主教联军,之后再乘胜追击打赢海战,因此是防御的一方。所以联军远来利在速战,奥军留港利在固守。
回顾战役过程,要说奥斯曼海军的战术表现差劲是错误的。阿里帕夏虽然不善于海战,但那是能力问题而不是脑子问题,更不是勇气问题。虽然被强令出战,奥斯曼舰队还是专业得摆成了左中右三支编队的战斗队形,阿里帕夏在中军坐镇指挥。右翼编队舒鲁奇的指挥下一通蛇皮走位,躲开了加莱塞战舰的炮击冲到了威尼斯人的面前,几乎要把联军左翼击垮,连指挥官巴尔巴里戈都被土耳其人射杀了。
勒班陀大海战,两军布阵的平面图(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两军的中军也开始了鏖战。除了炮战之外,联军士兵集体用火绳枪点射敌人,土耳其士兵则万箭齐发将许多联军士兵射杀在甲板上,甚至船毁落水后还在水里互相厮杀。最引人注目的是,奥斯曼军旗舰苏丹娜号与天主教联军的旗舰国王号展开了正面对决。国王号用威力巨大的船首炮一通轰炸击伤了苏丹娜号,苏丹娜号的反戈一击,用物理攻击的方式将船首直插国王号的前排桨座。之后两船上的士兵开始了接舷战,阿里帕夏奋力拼杀到对手把自己的头割下来插在矛尖上,实在是一个真汉子。
奥斯曼军队最接近胜利曙光的时候是舒鲁奇击败了联军右翼之后,冲过来增援中军,几乎要直取唐·胡安的首级。如果联军中军没顶住的话,战役结果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从这可以看出,奥斯曼军队的策略和战术配合并没有什么致命的错误,是有取胜的希望的。
勒班陀大海战,联军前排重型战舰迫使奥斯曼战舰必须绕道避让(图片来自网络)
那为何说联军的战术表现优于对方呢?
主要是因为联军部署得当,除了左中右三编队外还预留了以加莱赛船为主的机动编队。且自始至终充分利用了自己装备上的优势,在开战之处就利用火力优势重创了对方三分之一的舰船,在中军的接舷战中又利用自己的火绳枪部队压制住了土耳其人的弓箭手。虽然联军右翼的指挥官多里亚胆怯畏战,被海军奇才舒鲁奇狠揍了一顿,左翼指挥官也战死沙场,但唐·胡安指挥圣塔克鲁兹指挥率领机动编队迅速增援补位,完成了完美的战术衔接,而奥斯曼的中军和左翼被击垮后就开始溃散逃命,留下舒鲁奇独木难支,见大势已去只好夺路而逃。
虽然联军的战术表现也不能称得上完美,单还是把不可一世的奥斯曼海军狠狠教训了一番。奥斯曼海军被打得只剩下不到一百艘战船,光士兵就损失了2万余名,而联军的舰船损失较少,伤亡人数也少于对方。
勒班陀混战场面的油画(图片来自网络)
小结:联军高兴得太早
这场战役的胜利被天主教徒们称为保卫天主教世界的两大胜利之一,可以说是被吹出花来了。然而实际上,除了在勒班陀的海战胜利之外,联军并没有实现将土耳其人的势力赶出塞浦路斯和东地中海的战略目标。处在鼎盛时期的土耳其人仅用一两年时间,就重建了一支比之前更强大的舰队,进而从西班牙手中夺回突尼斯,并威逼威尼斯退出“神圣同盟”与自己和解,天主教势力相对于奥斯曼而言显得更为弱势了。所以天主教联军未免高兴得太早了,高估了这场战役的战略意义。
然而这场战役的历史意义却无法低估。之前各国的海军都是以排桨战船为主,此战暴露出了排桨战船的不足,之后各国便逐渐开始研发和应用更为机动灵活的风帆战舰。火炮对战在勒班陀海战中的极致表现,也让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战舰的“魔改”,千方百计提高舰载火炮的射程和火力,并进而发展出以火炮为核心的海军战术,为工业革命时代“坚船利炮”的模式埋下了伏笔。
16至17世纪是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地中海出尽风头的时代,想要彻底得教他们做人,还得等到沙皇俄国来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