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和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是当年最早几位跟随洪秀全传播拜上帝教的骨干人物。
所以,洪秀全起义后不久、在永安建立太平天国的时候,把这几人一同分封为王爵——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萧朝贵为西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
而且,洪秀全还特意让东王杨秀清,全权负责太平军的所有军事行动(以秀清为东王,军事皆取决)。
换句话说,就是东王杨秀清具有指挥一切太平军的权力。
在之后的六年时间里,太平天国基本上都是洪秀全负责国家的大政方针、杨秀清负责军事指挥。
两人一文一武,相安无事。
直到七年后的咸丰七年,东王杨秀清的权力欲望进一步爆发后,双方才发生了剧烈的摩擦,并最终演变成了水火不容的大屠杀。
事情还要从当时的局势说起——从咸丰四年太平军的北伐军全军覆没之后,太平天国的整体形势就不太好。
不仅仅在多次战斗中损兵折将,而且清军还先后在南京周围建立了两个比较大的军事基地——这就是著名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相对于驻守扬州的清军江北大营而言,驻守在南京城外不远处——孝陵卫的清军江南大营,给太平天国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清军给攻破南京城,身死国破。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东王杨秀清甚至亲自带领数万大军,前去征讨被清军夺取的军事重镇——太平府。想要重新建立拱卫南京城的外围防线。
然而,由于江南大营的清军早有准备,杨秀清的三路大军最终大败而归(杨秀清自率战,围军不利,三路皆溃)。
太平府之战,杨秀清不仅损兵折将,而且还丢尽了自己多年来在将士面前积攒的威望,颜面尽失。
为了找回失去的尊严和颜面,杨秀清一直都在做着精心的准备——打算与清军打一场大的战斗,以雪前耻。
咸丰七年春天,等待已久的杨秀清,终于等来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此时,以向荣和张国梁为统帅的清军江南大营,正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很多士兵都是饿着肚子上战场厮杀。
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多士兵都是为了填饱肚子,才参军入伍的。
所谓当兵吃粮、当兵吃粮,就是古代大多数农民参军入伍的真实描写。
而如今,身为清王朝正规军的江南大营,都缺少了粮食,士兵的作战积极性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由于太平军和长江以北的捻军联系在了一起,捻军的背后偷袭,也让清军疲于奔命,倍感兵力吃紧。
具有军事天赋的杨秀清,非常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在征得洪秀全的同意后,他秘密联系了驻守在镇江等地的几路太平军,准备对军事实力雄厚的清军江南大营,发动夹击,消灭江南大营。
果然,面对数路太平军的突然袭击和夹击,驻守在江南大营中的清军,顿时便乱了阵脚。
为了表示自己的强大攻击力,江南大营的清军统帅向荣,在稳住自己的阵脚并“击溃”一路太平军后,率领大军继续追讨,希望打个痛快的歼灭战。
然而,就在他追出几十里路后,却意外得知自己的老巢——江南大营,已经被太平军所占领了。
原来,向荣中了杨秀清的“调虎离山之计”。
在回援江南大营的路上,看到营帐和粮草焚烧所燃起的大火后,向荣的部队立马就溃散了(向荣见大营火起,退无所据,军立溃)。
本来饿着肚子打仗就非常不顺心,现在干脆一粒粮食也没有了。
就这样,向荣身边的十几万大军,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逃亡了近一半人马。
然而,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此时,数路太平军又杀将过来,剩余的数万清军,如同惊弓之鸟,基本上没有了抵抗的勇气,逃跑的逃跑,被杀的被杀,遍地都是死尸(寇数路乘之,大军死伤遍地)。
就连主帅向荣,要不是大将张国梁拼死掩护,把他背出了包围圈,也险些死在太平军的屠刀之下(国梁独以身翼荣出)。
不久之后,向荣连气带病,最终死在了卧榻上。
就这样,对太平天国都城南京威胁最大的清军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所消灭。
如果这个功劳一定要具体到某个人身上的话,那么非东王杨秀清莫属。
于是,在接下来的庆功宴上,诸将领纷纷对杨秀清歌功颂德,赞美他的巨大功勋(向荣既死,寇举酒相庆,颂秀清功)。
自此之后,原本就深居简出的洪秀全,就更加放手大胆地将军权交给杨秀清,自己干脆连最基本的过问都省略了(秀全益深居不出,军事皆决於秀清)。
没过多久,被这种至高无上、毫无牵制的美好感觉所吸引的杨秀清,渐渐有了一种想法——既然自己劳苦功高、战功卓著,那为何不直接坐最高殿堂呢?
在有了这种取代洪秀全的想法后,杨秀清也不再把当年的生死兄弟——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萧朝贵、冯云山已经战死)放在了眼里,只把他们当做一般的将领指挥来、指挥去。
如果说,刚开始的时候,杨秀清的那种欲望也只是在自己的脑海里想一想而已的话。
那么,接下来,权力欲望倍增的杨秀清,就开始隐晦表达了出来——他胁迫洪秀全来到他的东王府,然后令自己的众多属下高呼万岁(秀清阴谋自立,胁秀全过其宅,令其下呼万岁)。
此时的洪秀全,非常清楚杨秀清现在所作所为的真实意图——想要自己让位于他。
杨秀清今天的举动,只不过是一场演练罢了。下一次,就是自己人头落地的时候。
今天,他的众多属下所呼喊的万岁,与其说是喊给我听,不如说是喊给他杨秀清听的。
洪秀全毕竟是见过大世面、数次经历过生死的人,他先稳住了杨秀清和他的党羽,然而安全地从杨秀清的府邸回到了自己的宫中。
入宫的那一刻,洪秀全立即就把北王韦昌辉召进了宫中,商议除掉杨秀清的计划(秀全不能堪,因召韦昌辉密图之)。
说来巧合的是,就在不久前,韦昌辉因为打了败仗而被杨秀清当众羞辱,心中很是气愤。
洪秀全在表达出了自己的意思后,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对付杨秀清。
很快,一个妙计便应运而生。
不久后,韦昌辉独自一人来到了东王杨秀清的府邸。他先表示了自己的悔过之心,对自己前阵子的败仗进行了反思。
然后,他又表达了自己对杨秀清的忠心——暗示杨秀清,如果他有想取代洪秀全的意思的话,自己可以暗中助他一臂之力。
看到如此识时务的韦昌辉,杨秀清心中大喜,顿时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之心。
一阵混乱后,韦昌辉表示自己此举,是受天王洪秀全的指示,敢乱动着一同视为逆党。
然后,他按照洪秀全的意思,让人把杨秀清的尸体剁成肉泥,分给太平军其他将领食用,以示警告(出伪诏,糜其尸咽群贼)。
然而,在稳定住杨秀清的党羽后,洪秀全又令韦昌辉关闭城门,在南京城内对杨秀清的党羽,展开了大清洗(令闭城搜伪东王党,歼焉)。
自认为终究一死的杨秀清党羽,干脆拿起手中的武器,和韦昌辉的军队进行了血拼(东党恟惧,日与北党相斗杀)。
最终,南京城内的杨秀清党羽,被斩杀殆尽——凡是被杨秀清所牵连而被杀害的人,近三万人(东党殆尽,前后死者近三万人)。
这只是杨秀清党羽的死亡人数,如果再加上韦昌辉手下战死的将士、以及在混乱中被无辜杀害的普通百姓,死亡人数会更多。
满招损、谦受益,熟读兵法的杨秀清,最终被权力和欲望迷失了双眼,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不仅害了自己,还牵连了众多无辜的太平军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