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项羽为何当初不能定都关中?入关中者为王的骗局!

四十八史
2019/04/11 14:49

项羽入关中后不久就东归彭城,还曾言:“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于是项羽不王关中而都彭城一直被视为目光短浅、政治幼稚的表现,也被看作是项羽最终失去天下的一个重大原因。韩信也曾说项羽弃咸阳而都彭城为项羽的一大失策,此行为更被韩生讥笑为楚人“沐猴而冠"。然细分析当时情况,即便项羽欲王关中,也如坐针毡,不得安稳。

项羽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欲王关中地,必先得秦人心。然项羽在巨鹿之战后不久即坑杀了二十余万秦降卒,此二十余万降卒皆为关中秦人之兄弟子侄,几乎每个秦人家庭都有亲人被坑杀。试想秦人对章邯等三降将都欲生啖其肉,对项羽的仇恨更可想而知。如果这二十余万秦兵是战死沙场那仇恨之心也能稍解,也较能被理解与接受,而坑降那种带来的仇恨是最为刻骨、最为切齿与愤懑、最不会被遗忘与接受的。所以坑杀秦降卒就在实际上就断绝了项羽王关中之路。

然项羽当初为何要坑杀秦降卒呢?自绝王关中之路呢?当初章邯派人向项羽商谈投降事宜。按项羽的那种复仇性格,肯定是想在战场上彻底消灭这支秦军的,奈何因粮少(破釜沉舟只带了三天口粮)为众人所劝才不得不接受秦降。项羽是贵族出身,极为重视信誉,即便其对秦军怀有刻骨之恨,但受降之初也没打算要坑杀秦军。

楚汉之争(图片来自网络)

奈后来形势发展使得项羽不得不采取手段,诸侯之军长久以来多受过了秦军的欺凌奴役之苦。如今,都纷纷趁胜报复欺凌秦军,试想秦军自孝公变法以来,六国诸侯畏之如虎,秦军内心素来就不肖六国之军,况且被楚军欺凌也就算了,还要忍受那些数天前还蜷缩在军营里作壁上观的其他诸侯之军的欺凌。如今的遭遇与内心深处积累的上百年来的优越感强烈地冲击着内心,又怕西去破秦不利,秦法又极其严酷,怕家属受诛连。于是私下窃言相约为乱。项羽知悉秦人内心不服,秦降军又多较楚军数倍,惧其为乱,又因粮少,无法给养秦降军。于是除留置章邯等三降将外,尽坑二十余万秦军於新安。想来项羽也觉得对章邯等三人有愧,不然也不至于后来封三个光杆司令为王,这估计也是践诺受降之约的一种方式吧。

西楚霸王项羽(图片来自网络)

项羽坑杀秦军与白起挟诈坑杀赵军有着本质的不同,白起坑杀赵军是事先有计划、有预谋的,是为了彻底消灭赵国的有生力量,也为了制造恐怖让六国人为之慑伏。杀降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最不仁、最不祥的行为。李广晚年将自己未能封侯的原因归结於曾经有过杀降行为,认为其败了阴德。据说白起被逼在杜邮自杀前,起初还因自己的战功遭受的待遇而愤愤不平,当想起自己挟诈坑杀四十余万的赵军时也觉得自己死的不冤了。

项羽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旧时的名将也多有过杀降行为,霍去病薛仁贵甚至程咬金都有杀降行为,有的也是情势所迫,但那些事先有计划、有预谋、非必要的杀降、伪受降的行为是永远让人鄙视与不能原谅的。

当初楚怀王虽与众将有约“先入关中者为王”,看似很公平。但实际上却极为不公平,项羽先提出要西进灭秦,楚怀王君臣不让,改派刘邦西进,让项羽担任宋义的次将北上救赵与秦军主力厮杀,而让刘邦趁虚西向入关破秦。这种路线上的划分实际就是不欲项羽先入关中。也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怀王群臣怕项羽残暴,先入关中会带来屠杀;而刘邦仁德,会安抚秦人那么简单。实际上是因为楚怀王不甘做一个傀儡,欲摆脱项氏的控制,不想让项羽立功,谁都知道北上是块硬骨头、凶多吉少、而且只让项羽担任次将,自己的亲信宋义为主将,所以即便是胜了,功劳也算不到项羽头上,被封为关中王的也是宋义而不是项羽。那样,权力就可以慢慢地收回到自己手中了。

项羽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后世也有许多因宋义预料项梁必败,认为宋义知兵,有大才。然而从宋义的一系列表现来说,实际上也是极为平庸之辈。宋义见项梁军新胜气骄认为其必败,其实知道这个道理并不能算上高明,楚人性格中带有那种天生的散漫自由。胜则骄、败则馁,性情流露,天性使然而已,难道项梁不清楚这些?宋义也如其他诸侯军试图坐观秦赵相斗,想趁秦疲再攻击秦军,简直是痴人说梦。实际上宋义也是畏秦如虎,连黄河都没有没敢过,谈何要趁秦疲再攻秦救赵呢?楚军屯留在安阳四十六日不前,眼看军中就快乏粮了,天气又日渐寒冷。用不了几天,楚军就只能撤退了。

曾经历史上六国合纵了多少次,下了多少决心,但当来到函谷关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你推推我,我推推你。结果呢?有多少次踌躇满志就换来多少次蜷缩不前,当粮食吃尽,各国也就纷纷撤退,这时秦军出关像砍瓜切菜一样追杀六国军队。逃回去的各诸侯,纷纷向秦人送上城池、钱财以献媚,只央求秦国不先攻打自己。

秦汉时期地图(图片来自网络)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且杀了袁氏一族,袁绍会盟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声雷阵阵,来势汹汹,一副不拼你死我活就不罢休的样子。结果呢?也是停留不前。只有曹操孙坚攻击了董卓军队。盟军甚至嘲笑了曹操不听劝而吃了败仗。当军粮吃尽,各路诸侯也只能作鸟兽散,还好董卓不似秦军那般强悍,没有追杀。结果后来又怎样,还不是当初敢于攻击董卓军的曹操、孙坚三国时期都占有一席之地,而那些当初自觉很聪明想保存自身实力的诸侯都哪去了呢?所以不能说曹操枭雄奸诈、孙坚私心算计。难道当初曹操、孙坚敢于以弱击强,攻击董卓时,就能确保自己能从战场上全身而退?还不是都怀着赤诚之心而奔赴疆场吗?所以谁是英雄,谁是鼠辈真是一战便知。

秦自变法后,秦军出关百五十年以来,除了赵奢在阏与之战中主动与秦军小规模野战一次外,就再没有过一次诸侯国的军队敢于主动与秦军野战了。赵之名将廉颇李牧都未敢动过念头,都是寻求防守待机。可见六国对秦军的畏惧之心之重。而章邯又是百战名将,其才能至少不会比王翦差多少。在巨鹿之战前,章邯每战皆捷,扑灭了起义军的大部分战火,新近还斩杀了项羽的叔父项梁,秦军又是楚军数倍。事前实在看不出项羽的胜算所在,结果与秦军遇,楚军犹如天神下凡,九战皆捷,诸侯军看见楚军都感到胆颤,自此莫敢仰视项羽。试想如果没有项羽。赵军必然被章邯所破,其它诸侯军只能作鸟兽散,而最终也难逃出败亡的命运。

项羽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项羽军西略秦地,见函谷关有守军,于是大怒,破关而入,以至于有鸿门宴一出。在鸿门宴上,项羽着实也没有杀刘邦的理由。刘邦已经对种种行为作解释并认错了,总不能因为刘邦之前贪财好色,如今不贪财好色和其上方周围有所谓天子之气的浑话就臆断其有争夺天下的野心就把他杀了吧?那这样的话,天下之人谁不可杀?那让其它诸侯又怎么看呢?自己又凭何种道义来称霸呢?所以项羽只能坦白这是刘邦手下曹无伤所言来释疑。首先,曹无伤是刘邦自己的人,怪不得别人。其次,曹无伤又不是自己收买的卧底,加上项羽那种性格估计本来就对曹无伤这种背主行为也极为痛恨。所以曹无伤成了鸿门宴上的牺牲品了。

鸿门宴后,项羽致信楚怀王欲王关中,怀王回复,如旧约。一方面楚怀王固然是为了信守之前的承诺。另一方面主要是源于楚怀王对项羽的痛恨。以至于项羽后来对楚怀王动了杀心。项羽见楚怀王不愿封自己为关中王,而刘邦又在事实上先入关中,又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深得秦人民心。于是项羽对王关中就彻底绝望了,加上长久以来关东六国对秦国的仇恨总是需要一些释放的,于是怀着满腔怒火,带着对秦人的刻骨之恨,于是西屠咸阳,杀秦子婴,烧秦宫室。所以项羽不得不欲东归还乡,此时有说客劝项羽称霸关中,试想此时还怎么可能称霸关中?除非尽迁秦民而出,迁楚民而入。而中国百姓向来安土重迁,迁来迁去又谈何容易呢?

项羽乌江自刎(图片来自网络)

既然怀王不欲封自己为王,于是就架空了怀王,尊怀王为义帝,自行封王。项羽封王最大的失策还是在处置刘邦上,刘邦王汉中、巴蜀,让刘邦王汉中实是项羽不愿让刘邦王关中同时又受怀王旧约所限制才做出的决定,而把巴蜀送给刘邦实际上是对巴蜀的不了解,认为其实荒蛮之地,不了解巴蜀的富庶所致,而且巴蜀又未经战争的破坏。而王章邯等三降将於秦地也是一大失策,虽是一方面,章邯等三降将本为秦人,为了践守之前的受降之约王其於秦地,另一方面也是想让章邯等人遏制住刘邦。但实际上(以刘邦在关中深得秦人民心与秦人对章邯、项羽的切齿痛恨)却是近乎直接把整个秦地送给了刘邦。所以最佳上策还是将刘邦改封在东方比较合理和便于控制。至于各诸侯抱怨项羽主宰天下甚不平那是浑话,到汉高祖建国时,刘邦发现即使将天下的疆域扩大十倍也不够封给群臣的,直到刘邦一个一个地剿灭了异姓王,抱怨之词才渐渐稍解。

推翻暴秦,项羽是作出最大贡献的,其初衷也是最为单纯的,想当初巨鹿之战,实力悬殊情况下,楚军破釜沉舟,抱着有敌无我的必死之决心才战胜了秦军,最终消灭了秦军的主力,才推翻了秦的暴政,解民倒悬。而刘邦从其在危难之机都可以将亲生儿女数次推下马车就可以看出其(一个不爱儿女的人又何惜天下人呢?)不无投机心理而是为了推翻秦之暴政才起义的。其它诸侯军就更不值得一提了。楚汉荥阳相持时,项羽对天下仍战乱不息而生愧疚感,提出愿与刘邦单挑以定天下,后来项羽乌江自刎,而不愿过江,想来也是对天下长久的战乱得不到平息的生活而感到厌倦了!

--
免责声明:凡未注明原创的内容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文控 - Guwenkong.com
古文控 - Guwenkong.com

Copyright © 48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十八史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2001862号-18

Top